菜鸟分拣机器人 菜鸟研发机器人

除了推出电子面单、四级地址库外 , 菜鸟网络还要研发仓内分拣机器人以实现仓库内的无人操作 。
该机器人由菜鸟在2015年底组建的“E.T.物流实验室”进行研发 , 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 菜鸟已经选择了一大型实验仓提供机器人矩阵运行环境 。
菜鸟方面表示 , 此类机器人属于托举机器人 , 除了机器人本身的灵敏和智能程度 , 其应用的核心在于是否有强大系统算法支撑 。菜鸟网络研发的多重系统算法 , 不仅可调度数百台机器人在仓内的操作 , 并且可帮助机器人迅速选择最优路径、自动避障 , 仓库可实现无人操作 。

菜鸟分拣机器人 菜鸟研发机器人

文章插图
此前 , 菜鸟位于天津、广州的仓库已经实现了部分机器人操作 , 其中天津仓内采用了一款名为“曹操”的仓储搬运智能机器人 。“曹操”是一部可承重50公斤 , 速度达2米/秒的智能机器人 , 接到订单后 , 它可以迅速定位出商品在仓库分布位置 , 并规划最优拣货路径 , 拣完货后会自动把货物送到打包台 , 能一定程度上解放出一线工人的劳动力 。除了曹操外 , 菜鸟还采用了Geek+仓储机器人 。
此前 , 机器人公司Geek+项目创始人兼CEO郑勇曾对菜鸟天津仓库的运行方案进行了测算 , 他表示 , 在面积为2000平方米的仓库内配备有50台仓储机器人 , 可减少约40个人力 。
分拣线的普通人工效率以150件商品/人每小时计算;采用Geek+仓储机器人方案 , 工位区每人的工作效率可提升至450件商品/人每小时 , 即节省出2个人力成本 。此外 , 每台机器人通过间隔快充方式可实现一周7天 , 每天24小时工作 , 即可替代9个人力 。
截至目前 , 仅有亚马逊在2012年斥资7.75亿美元收购的Kiva机器人能够完成仓内复杂的操作 , 并于两年后达到1.5万台的使用规模 。Kiva机器人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冰球 , 能够搬起超过3000英磅的商品在物流中心自由“行走” 。
除了仓内操作机器人 , “E.T.物流实验室”还正在研发的中国首款无人配送机器人 , 该机器人也有望在今年投入使用 。这类机器人适用于相对封闭的居民社区和企业园区、办公楼的最后几百米配送 。接到指令后 , 机器人可以去配送中心取件 , 并通过智能计算迅速选择最优路线将货物送至达收件人手中 。为了适应复杂的环境 , 菜鸟在设计中包含了自己乘坐电梯、给人让路、避开障碍物、自动寻找室内位置等功能 。
在无人机配送方面 , 菜鸟也表示已经研发出适合物流场景的产品 , 并正在农村配送线路上进行试验 , 接受各种复杂环境挑战 。
尽管目前中国物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 但物流技术远远落后于亚马逊以及UPS、Fedex等物流巨头 。
在仓内 , 亚马逊除了拥有机器人之外 , 其还拥有一整套的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入库管理技术、智能拣货、随机储存、智能分仓、调拨技术等 , 上述技术将其仓内的运转达到了最大化 。
而在运输途中 , 拥有400多架飞机的UPS更将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 为了能够保证其货机按时起飞 , 在其位于美国肯塔基州的路易维尔(Louisville)转运中心特设了天气指挥中心 , 这里拥有多达600名员工 , 提供7×24小时服务 。这是一座全天候监控天气条件的研究中心 , 通过顶尖的卫星服务和天气预报程序来保障数据的精确度 , UPS的气象专家能够追踪预报世界各地的任何天气状况 , 工程师能够通过快速的分析卫星数据 , 为飞机提供更加合理的航路规划 , 同时为保障员工生命和货物安全提供预防性保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