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小流域单元治理“样板间” 让沱江流域更“聪明”

打造小流域单元治理“样板间” 让沱江流域更“聪明”
文章图片

近日 ,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从成都环境集团获悉 , 成都环境集团沱江流域公司牵头研发形成的《川西平原区小流域系统治理与闸泵厂群智能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 , 荣获2021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这是成都国企作为第一完成单位首次获得全国水利行业科技大奖 , 也是成都智慧治水工作今年传出的捷报 。
那么 , 这项研发成果对于成都治水工作有何重要意义?将在成都如何应用?未来成都智慧治水工作将如何提升?
集成5大领域和14个专业
打造小流域单元治理“样板间”
据悉 ,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设立的科技进步奖是全国水利行业最具权威性、影响力和关注度的科技奖项之一 。 成都环境集团沱江流域公司负责人表示 , 成都环境集团沱江流域公司着力流域治理技术创新 , 聚焦当前水灾害频发、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水管理水平滞后等系列性问题 , 集成水利、生态、环境等5大领域和14个专业 , 以九道堰示范段治理项目为依托 , 创新形成了该项获奖成果 。
【打造小流域单元治理“样板间” 让沱江流域更“聪明”】走进成都小流域单元治理的“样板间”——九道堰示范段治理项目 , 可以看到 , 河道设计打破了传统平直蓝绿线边界壁垒 , 滨河绿地层叠有致 , 既扩大了河道的行洪断面 , 也为滨河景观预留出充裕空间 。 同时 , 整个项目建设了生态海绵体系促进排污蓄雨 , 实现了雨水散流滞蓄与污水零排放 。 项目还针对水域、水陆交错带、滨水陆域三大要素 , 延续陆水统筹治理的思路和师法自然的理念 , 打造体系完整、功能协调、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 尽显水陆交融的生态活力 。
“依托本次成果 , 我们将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长效治理 , 全面提升河湖水系生态本底 , 着力将九道堰示范段项目打造为幸福河湖试点、供排净治实践、天府蓝网样板、领跑全国的治理典范 。 ”成都环境集团沱江流域公司负责人表示 , 本次获奖也将为后续阳化河、西江河等其他小流域治理提供更多技术支持 , 也将为西南地区小流域“治水”与“管水”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
“我们基于现代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AI技术、人工智能、图像融合、一体化调度、远程自控等高新技术 , 建设城市小流域标准规范体系 , 形成智慧管控系统建设模式 。 ”谈及获奖成果中的闸泵厂群智能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 , 成都环境集团沱江流域公司负责人表示 , 该项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水量、水质、生态全面立体感知与厂、闸、池等全要素调控 , 进一步加强了数字流域建设 。
新增近5000m2生态草甸
流域“颜值”“价值”持续增加
“获奖成果不仅让流域变得更‘聪明’ , 还提升了流域的‘颜值’ 。 ”据成都环境集团沱江流域公司负责人介绍 , 通过应用川西平原区小流域系统治理与闸泵厂群智能调度成套技术 , 九道堰小流域示范段治理项目新形成流速8种、流态13种 , 增加水线43% , 消纳全流域65.5%的雨水和77%的面源污染 , 新增近5000m2的生态草甸、22km的生态廊道 , 实现全流域1个污水处理厂、5个生态闸和4个调蓄池一体化调度 , 显著提升河道韧性与多样性 , 提升流域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 , 同步实现全流域、全时段安全管理、系统管理和智慧运营 。
获奖成果还提升了流域的价值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九道堰小流域示范段治理项目以水为媒 , 联通河湖湿地 , 将18公里河道、7个生态湿地和周边社区绿地串珠成链 , 形成一条指状交融、无界生长的绿色生态廊道 , 将河、湖、塘、林、堰和花草沙石作为活态展品 , 构建室内室外多样态互联互通的无界展示体系 。 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个维度的多元表达 , 打造具有蓉水特色的水文化生态走廊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