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知识科普书籍推荐( 二 )


文章插图
5册图书 , 174个课标知识点
孩子课堂之外的“知识充电站”
《给少年的科学书》这套书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5个分册 , 共分析了174个课标知识点 , 每条知识点又会有2000字左右的科普内容 , 讲解课本中的知识到底是怎么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 。
接下来就逐一给大家介绍 , 每册书的特色所在 。
1. 《给少年的科学书:碰撞吧物理》
物理在中学学习中算是孩子很容易畏惧的学科了 , 很多孩子因为不能深入理解物理原理就会去背公式 , 然后背着学反而学不好 。
这本《给少年的科学书:碰撞吧物理》里 , 内容按力、热、声、光、能量分类 , 覆盖面广 。

生活小知识科普书籍推荐

文章插图
文章里的示例也十分贴近生活 。
比如 , 学习浮力 , 就讲自然界中的植物如何利用浮力漂洋过海传播种子 。学习摩擦力 , 可以从沙堆、混凝土大坝 , 甚至指纹里找答案 。
我们来看“物态变化”和“汽化和液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巧妙应用 。
生活小知识科普书籍推荐

文章插图
这是作者本人在青藏公路拍摄的“热棒”(无芯重力式热管是它的学名)
进藏公路边有很多奇怪的长杆 , 主要出现在青藏线的可可西里段和新藏线上 。这些长杆名叫“热棒”(无芯重力式热管是它的学名) , 保证公路地基的冻土一直处于冻结状态 。
生活小知识科普书籍推荐

文章插图
为了避免路面变得坑坑洼洼 , 我们要想办法让深层土地变为“永冻层” 。通过“热棒”就能做到这点 。
“热棒”其实是一个密闭的空心长钢管 , 其中下半部分有5m埋入地下 , 2m露出地面 。钢管里面装有液氨作为传热介质 。液氨(NH3)指的是液态的氨气 , 其沸点?33.42°C , 凝固点则为?77.74°C 。
冬季气温很低 , “热棒”的状态是上冷下热 , 因此液氨从土壤中吸热 , 蒸发成气体 , 气体的密度低 , 上升到“热棒”的顶部;热棒顶部被外界空气降温后 , 氨蒸气便会冷却、液化 , 在重力的作用下回到底部 , 这就是“无芯重力式热管”名称的由来 。上述过程不断往复循环 , 就可以把深层土地冻得结结实实 。
而到了夏季 , 由于气温升高 , 液氨全部变成了气体 。此时“热棒”上热下冷 , 下部的气体密度大 , 所以对流很小 , 热量由上向下的传导很慢 。也就是说 , “热棒”只在冬季工作 , 将热
量从地下传导到地上;而在夏季则不工作 , 不会将上面的热量传导到地下 , 是不是很巧妙呢?
在分析了“物态变化”和“汽化和液化”这些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后 , 书中还提出了思考问题——为什么不能用水而要用液氨呢?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 引领读者进一步地回顾了比热容、熔点、沸点这几个知识点 。
物理分册共剖析了41个学科知识点 , 每个知识点的分析都像“物态变化”这么透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