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的栽培条件( 二 )


1、菌丝引:菌丝引种选择晴天 , 削尖藏内、细木段的上端 , 将栽培瓶和袋子倒入前端 。接种后立即复盖土壤3厘米 。从瓶子或袋子里倒出栽培种子 , 集中在木段的上端锯口 , 复盖木片和树叶 , 复盖土壤 。
2、肉引:肉引种根据木段的粗细放置在上二下三或上二层 。接种时用干净的刀切开冬种 , 将苓肉面贴在木段上 , 苓皮朝外 , 边缘切开 。接种量根据地区、气候等条件 , 一般50公斤木段为250~l000公斤种苓 。
3、木引:木引接种将选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两节 , 一般用水引1~2节 。接种时 , 将木头引向和木头接近头部即可 。接种季节根据地区不同 , 气温高的地区在4月上旬进行 , 气温低的话可以在5月上旬到6月接种 。接种菌后3~5天菌丝发芽生长 , 蔓延10天 。本期应特别防治白蚁 。接种后3~4个月可结苓 , 结苓时不要撬木段 , 以免折断菌丝 。结苓期茯苓生长快 , 地面经常出现裂缝 , 应及时补充和去除杂草 。
五、茯苓的采收加工
【茯苓高产栽培技术,茯苓的栽培条件】当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采挖 , 如色黄白则未成熟 , 如发黑则已过熟 。选晴天采挖 , 刷去泥沙 , 堆在室内分层排好 , 底层及面上各加一层稻草 , 使之发汗 , 每隔3天翻动1次 。等水气干了 , 苓皮起皱时可削去外皮 , 即为茯苓皮 。里边切成厚薄均匀的块片 , 粉红色为赤茯苓 , 白色为茯苓片 , 中心有木心者即为茯神 。也可不切片 , 水分干后再晾晒干即为个茯苓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