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的栽培技术,牡丹花的生物特性


牡丹花的栽培技术,牡丹花的生物特性

文章插图

分株繁殖:牡丹分株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将分株苗在甲基异柳磷与绿亨一号的混合液中速蘸,晾干后即可栽植,将幼苗垂直放入穴中,放置好根部,一手轻轻往上抬起幼苗,一手填充土进入坑内 。嫁接繁殖:劈接或切接后,用麻绑缚而不可用塑料薄膜条,涂上泥浆,栽入深广盆中,盆土应潮注,种植后一般不浇水,覆土保湿 。
牡丹花的栽培技术,牡丹花的生物特性

文章插图
一、牡丹花的栽培历史
牡丹自古以来就被称为花中之王,被称为“国色天香”,有“富贵花”的美称 。牡丹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已有1500多年 。唐代已是皇宫珍贵的花卉,在骊山专门开设了牡丹园 。到了明、清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牡丹、亳州的牡丹、曹州的牡丹、江南的牡丹、兰州的牡丹等都大放异彩,将牡丹真正推向“花中之王” 。目前,中国、美国、日本、荷兰等国家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了新的商品化盆栽牡丹品种 。
二、牡丹花的生物特性
1、形态特征
牡丹属芍药科落叶小灌木 。一般茎高1米~2米,高的可以达到3米 。枝条从地面丛生而出,节部和叶痕明显 。肉质直根系,无横生侧根 。二回三出羽状复叶,表面无光泽,绿色,无毛,背面有白粉,近无毛 。花单生枝顶,大型,直径10~30厘米 。目前种植品种多为重瓣花,花色丰富,有黄、白、红、粉、紫、绿等色 。花期4~5月 。蓇葖果,种子是黑色的 。果熟期从8月中旬到9月上旬 。
2、生态习性
牡丹为栽培种,原种牡丹产于中国西北、秦岭一带 。它喜欢有助于休眠的寒冷冬天和对花芽分化有利的温和夏天气候条件 。比较耐寒而不耐热 。通常可以耐受-20度的低温,但温度超过32度会对牡丹产生不良影响 。喜欢光,但不喜欢西晒太阳 。其根肉质,喜欢燥热,怕水涝 。适合肥沃松、排水良好的土壤,土壤PH值适合中性或带酸性为好 。在碱性钙土中也能正常生长,但忌盐碱土 。植株生长缓慢,每年新梢枯萎,出现“退枝”现象,所以有“牡丹长一尺,退八寸”之说 。实生苗一般5~6年 。
三、牡丹花的栽培技术
1、分株繁殖:无性繁殖可以保持母株的优良性状基本不变,观赏牡丹的繁殖主要采用这种方法 。牡丹没有明显的主干,为丛生状灌木,适合分株,简单易行 。其方法和步骤如下:
(1)选好合适的分株时间:牡丹分株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这段时间的地温非常适合牡丹新根系的形成 。如果分栽早的话,因为外部气温高,冬芽容易萌发,所以容易抽发新枝即可“秋发”,不仅消耗养分,还降低了抗寒和抗旱能力,不利于次春生长的开花 。分栽太晚,新生根系弱或不生新根,第二年植株生长势头比较弱,分蘖少,枝条矮、细,遇天旱很容易死亡 。
(2)分株方法:牡丹生长3年就可以分株繁殖,但最好是4~5年生 。首先从地上挖出母株,晾晒1~2天,使根部失水变软,但不要太过阴干,在容易分离的地方分开,新的分株下部应该有好的根系,每株应该有3~5个蘖芽 。分株后盆栽,经5~6年又可分株 。分株苗上部的老枝在栽培前应在根颈上部3~5cm处剪除,如果分株苗未萌蘖芽或萌蘖芽过少、瘦弱时,剪除部位以下应留下2~3个潜伏芽 。剪掉老枝的目的主要是避免老枝叶、花对根内养分的消耗,促进分蘖以及增强分株苗的生长势头 。
(3)分株苗的栽植方法:将分株苗在甲基异柳磷与绿亨一号的混合液中速蘸,晾干后即可栽植 。同时,为了刺激新生根系的生成,可以在混合液中加入50~200毫克/升的吲哚丁酸、萘乙酸等生根剂,促进生根,增强生长势头 。栽植时,采用的是像林木生产中的“三埋两踩一提”,也就是将幼苗垂直放入穴中,放好根部,一手轻轻往上抬起幼苗,一手填充土进入坑内 。等到土填入穴的一半时,用手轻轻抬起一下幼苗,轻轻左右摇动一下,使细土与根紧密接触,用木棍子在幼苗周围敲打,填充满土、捣实,最后填充满栽培穴 。栽培后,用松土将栽培穴封在土丘上,土丘一般比地面高15~20cm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