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枇杷的种植技术,地枇杷的生长习性


地枇杷的种植技术,地枇杷的生长习性

文章插图

1、地枇杷的种植技术:地枇杷栽培后,要注意苗期浇水和拔除杂草,封行后每周浇水一次即可 。2、营养生长季节N、P的需求量较大 。3、地琵琶抗逆性强,适合粗放管理,种植后无需频繁更换和频繁人工修剪 。4、地枇杷的生长习性:地枇杷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和亚热带的许多省份,喜温暖潮湿,经常成片生长 。
地枇杷的种植技术,地枇杷的生长习性

文章插图
一、地枇杷的种植价值
地枇杷株形整齐,在园林植物配置中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可单独作为花带、花丛观赏或与观花、彩叶、秋叶植物搭配作为绿化底色使用,在杂草多的地方可以作为优势种群来抑制杂草的生长 。同时,地枇杷还可以作为水果栽培,适合套栽在果园里使传统的单季果园成为双季果园 。也可以作为观果、观叶吊挂盆景等 。
二、地枇杷的生长习性
地枇杷大多分布在中国长江流域和亚热带的许多省份,如湖北、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和陕西南部等 。它们喜欢温暖潮湿的气候,属于阳性植物,耐半荫,自然生长在低山区的山坡、田埂、沟边、灌丛边、路边等地,经常成片生长 。
三、地枇杷的繁殖技术
地枇杷的繁殖非常简单,经常采用扦插繁殖的办法 。以桂林地区为例:3~4月气温升高后,是扦插繁殖的最佳时期,通常剪取长10~15厘米的一年枝条,扦插基质不限,细沙和土壤均可 。如果不需快速长出,也可以直接扦插进需要绿化的地方,株行距以15×15厘米最佳 。3月扦插5月末便可封行 。根据数据显示,带有一个节的茎段就有可能发展成一个种群,因为其节触地生根的特性很容易长出新植株 。
四、地枇杷的种植技术
1、地枇杷栽培后,要注意苗期浇水和拔除杂草,封行后每周浇水一次即可 。
2、营养生长季节N、P的需求量较大 。可以根据地琵琶的生长情况,在地里施撒一些含N、P较高的尿素、复合肥等来促进苗木的生长 。
【地枇杷的种植技术,地枇杷的生长习性】3、地琵琶抗逆性强,适合粗放管理,种植后无需频繁更换和频繁人工修剪 。其种植的群落中其他杂草很少,病虫害偶尔发生,如发生竹蝗、天蛾等灾害,需要尽早预防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