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3楼风水 23楼好吗从风水上来讲解( 二 )


再者 , 仕与隐 , 只是一种人生选择 , 并不矛盾 , 更无好坏高下之分 。并非隐士就是高雅 , 出仕就是低俗 。
王维选择重新出仕为官 , 是一种正常的人生选择 , 写诗求人援引 , 也是官场的惯例 , 不必大惊小怪 , 也不必用道德评价 。
第二种疑惑 , 王维与裴耀卿同是山西蒲州人;王维在济州当司仓参军时 , 裴耀卿是济州刺史 , 算是王维的顶头上司;从后来王维为其写的《裴仆射济州遗爱碑》 , 也可推知他们之间关系很好 。按常理应该投书同是宰相的裴耀卿“求官”才对 。但王维为什么偏偏选择张九龄干谒?
我们不妨这样分析:正因为王维与裴耀卿有这层关系 , 才需要避嫌 , 以免被人拿住把柄 , 特别是同为宰相的李林甫 , 可不是个省油的灯 。也许这个干谒张九龄的事 , 就是王维和裴耀卿商议的“套路” 。
另外还有一个因素 , 王维的好朋友韦陟 , 此时正受张九龄器重 , 担任中书舍人 。深知张九龄喜欢延揽文学人才 , 也知道张九龄对王维的才名颇为看重 , 所以建议干谒张九龄 , 他可以从中斡旋 。
第三种的“一枪命中”问题 , 我们可以细细读这首诗 , 看王维是如何“以诗干谒” , 敲开宰相的大门:
前十六句用各种典故 , 绕着弯夸奖张九龄政绩卓著、任人唯贤 , 夸他执政有方、风度俨然、大国外交、威伏四方 。句句有来历 , 字字有分寸 。
后六句才开始委婉求推荐:“贾生非不遇 , 汲黯自堪疏 。学《易》思求我 , 言《诗》或起予 。”
最后表态:“尝从大夫后 , 何惜隶人余” , 如果起用我 , 不挑拣岗位 , 不在乎官阶 , 就想跟着您老干一番事业 。
干谒诗 , 是一种特殊题材的“求职信” , 它的核心在于“精准发力”:写给谁?什么时间写?写什么?怎样写?都要费心思量 。夸人要诚心而恰当 , 不能说过头话 , 拍马屁不能出响声;自我介绍要自信又不能自吹 , 更不能狂妄;求职要委婉不能“伸手要官”;表态要谦虚又不能猥琐 。
从效果论 , 以成败论 , 王维这首诗 , 都是干谒诗的“典范” 。
诗外的功夫 , 选择写给谁、什么时候写、怎么写 , 体现了他的官场经验和政治智慧 , 其谋划周到、周全 。
张九龄出身于书香门第 , 也是少年成名的天才 , 他的成长道路、为政理念 , 形成自己的用人标准:“诗文精神”“博学之士” 。王维自身条件是合乎他的择人标准 , 所以写诗给他干谒 , 对路子 。
张九龄刚任宰相不久 , 正是延揽人才、组建自己团队、推行自己为政理念的时候 。这个时候递上“投名状” , 恰其时 。
张九龄身为宰相 , 如何恭维?必须按照一个政治家、一个“贤相”的样子来赞颂 , 精准定位 , 合乎身份 。
诗内功夫 , 也非同一般 。王维的诗 , 一开始就生动描绘张九龄的宰相风度 , 有事实、有典故 , 有虚有实 , 从他的风度、他的德行、他的声望、他的文采 , 一一赞颂 。恭维得有分寸、上档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