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泮池 什么是泮池




为什么叫泮池 什么是泮池

文章插图



在曲阜 , 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大多沉寂于地下 , 而作为鲁故城地标式建筑遗存 , 古泮池便是其中之一 。“泮池”是当地俗称 , 它的正名曰“泮宫” , 雅名叫“泮水” , 因遗存时间过于久远 , 人们便在前面加了一个“古”字作定语 。一潭碧水何以魂牵梦绕般撩拨着中国文人的思绪、凝结着曲阜人的情丝呢?
原来 , 此地是2600多年前鲁国的“大学”教育基地 , “礼乐文化”在这里传播 , “周鲁文化”在这里形成 , “儒家文化”在这里滥觞 。
周王朝建立后 , 制订了礼乐制度用来管理天下 。所谓“礼乐制度” , 用今天的话来说犹如一部《宪法》 , 或者说是堪比当今的《干部工作条例》 。因为从理论上来说各诸侯国各级官员 , 包括宗室天子本人都必须严格遵守上面的规定 。其中就有关于教育条例 。例如《礼记·王制》:“大学在郊 , 天子曰辟雍 , 诸侯曰泮宫 。”
鲁国在西周早期是各诸侯国的老大 , 在遵守纪律方面做的最好 , 所以教育制度的贯彻落实上是不甘落后的 。鲁国立国初期 , 定有教育基地“泮宫” , 但是否在此地已经无法考证 。鲁僖公喜欢搞基础建设工作 , 相传此泮池为僖公时期留存 。能够进入泮宫学习的 , 当然是贵族子弟 , 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子孙们 。虽然当时的爵位是继承制 , 谁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 , 将来好建功守业 。看一看《春秋·左传》就会知道 , 那时的公卿大夫把名誉看得很重 。特别是在战场上 , 他们都是最勇猛的战士 , 而且必须是 , 如果你不是别人就瞧不起你 。
史载 , 西周天子为教育京都贵族子弟所设的“辟雍” , 分为五个学区:中为辟雍 , 举行盛典之所;南为成均 , 学乐之所;北为上庠 , 学《书》之所;东为东序 , 学干戈、羽籥之所(春夏学干戈 , 秋冬学羽籥);西为瞽宗 , 演礼之所 。汉班固《白虎通·辟雍》:“辟者 , 璧也 。象璧圆又以法天 , 于雍水侧 , 象教化流行也 。”辟雍 , 取四周有水 , 形如璧环为名 。
而小一号的诸侯国学宫名“泮宫” , 何意?只有辟雍的一半 , 等级决定一切 。泮宫之泮 , 是环绕半圆之水的学校 , 故而后世又雅称“泮水” 。规模是小了一半 , 但学习的内容与辟雍是相同的 , 即全国通用教材“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孔子当年把它拿来也用作教材教授弟子 , 和贵族大学接轨 , 是因为弟子们要想“入仕” , 必须同样掌握当时社会需要高级的技能 。
鲁僖公所建泮宫其规模面积已不可考 , 但根据教学内容想必不小 , 因为“干戈”、“射”与“御”等军事技能是动态的 , 不是在室内能够完成的 , 需要大范围的空间 。特别是驾车技能的“御” , 有着五个科目等级考试 , 如同现今的考取驾照 。《周礼·地官·保氏》曰:“五驭:鸣和鸾 , 逐水曲 , 过君表 , 舞交衢 , 逐禽左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