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侯幽谷自古就被誉为“泗水十景”之一,是“鲁南第一大峡谷”,地处泗水县中册镇群山之中,我的童年就是在中册镇中册村度过的 。从故乡北去七八里,背依横亘东西的巍巍群山;南去三里,是滔滔的泗河 。故乡有条小河,名叫中水河,发源于群山之中,自北向南流经我的故乡,注入泗水大河 。我的家乡就在中水河之滨,隋朝就名为“中水村” 。后来改叫中册村,中水河也随之叫中册河了 。我小学毕业后,翻越北山,就读于离家100里外的中学 。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有幸回故乡,去看望住在大山前李家庄村的二姐 。外甥李思生陪着我,走进了神奇的西侯幽谷,我又领略了故乡的山之秀、水之美 。
走进幽谷之门
幽谷入口,巉岩突兀 。岩壁上镌刻有“西侯幽谷”四个行草大字,这就是幽谷之门 。进入山谷,峰回路转,群峰耸立,如入仙境 。我的外甥思生,一边引路一边介绍 。正行走间,眼前突然一亮,一片茫茫水域呈现面前,这是西侯幽谷的人工湖 。龙潭幽谷,湖光山色,山水相连,给这座深邃大峡谷平添了许多灵性 。据介绍,像这样的山中湖,在蜿蜒数十里的西侯幽谷中还有好几处 。
石人山的传说
在人工湖的西岸,有一座山峰耸天、怪石嶙峋的高山,思生说此山就叫“石人山” 。我忽然想起来童年时大人讲的关于石人山的传说,那时候就非常向往 。我们决定向石人山顶攀登,在乱石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攀援,终于登上石人山的顶峰,亲眼目睹了石人的尊容 。石人身高四五米,威武雄壮,傲立峰巅,俯视群山 。据传说,从前王母娘娘下凡间赏景,玉皇大帝特地差遣了两员身边的天将做护卫,一同前往 。王母娘娘来到西侯幽谷这个人间仙境,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后来返回天庭时,特地留下了一员天将镇守西侯幽谷 。这员天将忠于职守,后来就变成了石头人,家乡人管叫此山为“石人山”,把石头人叫“将军石” 。除此之外,王母娘娘走后,这里还留下了王母娘娘洗过澡的浴池等遗迹 。
望龙门山
站在石人山上西望,龙门山近在咫尺 。龙门山剑锋耸立,直指天外,祥云霭霭 。它的特别之处是两峰并峙,宛如天门 。在它的近处有一座雄伟的高山,其峰顶形状,酷似辘轳打水时一种盛水的用具“榼篓” 。所以,当地老百姓给它叫做“榼篓铺” 。在榼篓铺的东南,有处千丈悬崖,叫鹁鸽崖,是山中野生鸽子们的栖息家园 。夏季的龙门山,云蒸雾腾,缠绕山间 。如果云雾遮住了龙门,则会大雨来临 。古人就有云雾过龙门则雨的灵验说法 。明朝嘉靖年间的进士、泗水县知县张祚,就有吟“龙门灵雾”诗一首:“西北双峰插泗滨,蒸蒸云气似龙津 。甘霖旱慰苍生愿,枯槁先回万象春” 。并把“龙门灵雾”作为泗水十景之一 。
记得我小的时候,常唱的一首民谣“龙门山,鹁鸽崖(音yai),榼篓铺上挂淤柴” 。民谣夸张地形容那时暴雨成灾的情形,这都与龙门灵雾有关 。记得有一年,云雾穿过龙门,接着就暴雨如注,山洪暴发,河水陡涨 。中册河里的洪水灌进了我们村里,街上水流过膝 。这时泗河里的鲤鱼逆流而上,乡亲们都到街上去摸鱼,那时的人们是既害怕又惊喜 。
神奇的龙爪沟
西侯幽谷有一条神奇的山沟,叫龙爪沟 。它与其它山沟不同的地方,是赤裸裸的岩石垂直地从山顶直至山下,犹如一大匹白布悬挂在山间,十几里外都能看得真真切切 。关于它的来历,我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讲关于它的传说,至今想起来还毛骨悚然 。说的是,西侯幽谷在很早以前,住着一条大蟒蛇,头如笆斗,眼像铜铃,血盆大口,蛇信子伸出来数丈 。有人曾亲眼见到它出来晒太阳时,头搭在这个山头,尾巴就搭在另一个山头 。它每次行动都刮起一阵黑风,飞沙走石 。它不但吃老百姓的牛羊,还经常危害人的生命,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祸害 。这事传到天上,玉皇大帝马上派东海龙王速赴西侯幽谷,为民除害 。东海龙王不敢怠慢,来到西侯幽谷的上空,立时雷鸣电闪,风雨交加,大雨滂沱 。龙王伸出巨爪,照准蟒蛇藏身的山洞,狠狠地抓了下去 。自此以后,这方土地不但得到了平安,而且西侯幽谷也多出了一条龙爪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