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清池除害:池塘建成或老塘修复后,在拟定放养20天前,要进行清塘 。饵料生物培养:清除后,就可以进水培育生物饵料,这是对虾放养的基础饵类 。日常管理:虾苗放养后就必需认真巡塘,仔细察看虾塘情况动态和环境因子的变化;换水是改善虾塘水质条件的一项必需措施;饵料以张网小鱼虾为主,也投部分配合饵料及蛤、螺类等 。

文章插图
一、对虾的繁殖习性和生活史
1、雌、雄对虾的成熟期不同 。雄虾当年就可以达到性成熟,雌虾第2年4、5月成熟 。雄虾成熟后,约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与雌虾交配 。交配时,在母虾退出壳体后,新的壳体没有变硬之前,雄虾将精类送入雌虾的纳精囊内 。交配后的雌虾纳精囊从原来的平坦透明变得饱满微凸,呈乳白色 。
2、交配后的第二年4~6月,雌虾性腺成熟产卵,中国对虾在自然海区产卵水温为13~18℃ 。人工饲养可以在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提前到3月产卵 。对虾有多次产卵的习性 。雌虾产卵时一边产卵一边释放纳精囊中的精子与卵结合 。
3、中国对虾从产卵受精孵化到虾经过3个完全不同形状的阶段,脱壳9次,即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才到仔虾 。仔虾再经过14~22次脱壳,才达到性成熟并进行交配繁殖后代 。
二、对虾育苗的环境因子
【中国对虾养殖技术,对虾的繁殖习性和生活史】1、水温:产卵和受精卵孵化的最佳水温为18~20℃,无节幼体阶段为20~22℃,蚤状幼体为22~24℃,糠虾幼体为23~25℃,但当培育到仔虾期时,虾苗准备出池前2~3天,应逐渐接近养殖池水温,以免出池后与养殖池温差过大而死亡 。
2、pH值:一般在7.8~8.6之间 。
3、盐度:一般均为25‰左右 。
4、溶解氧:4毫米/升以上 。
三、对虾养成技术
1、清池除害:池塘建成或旧池塘修复后,放养前20天,要进行清塘 。清塘包括清除淤泥,杂藻及动物性敌害生物 。消除敌害生物的方法是不积水的池塘,在对虾收获后将塘水排干,曝晒一冬,就能达到清除之目的 。但是,不能排干曝晒的池塘,需用药物清除 。常用的药物有茶籽饼、漂白粉、鱼藤精、生石灰等 。
2、饵料生物培养:清除后,可用水培养生物诱饵 。它是对虾放养的基础饵类,具有方法简单、营养价值高、省力又能降低生产成本等优点 。基础饵料培育的虾池,虾苗放养时可半月内不需报饵 。
3、虾苗运输和注意事项:虾苗运输是否适当,对成活率的影响很大 。运输途中溶解氧和水质是主要因素 。目前多采用聚乙烯袋充氧运输 。该方法轻便、安全、适应各种工具运输 。在体积为10升的聚乙烯袋中,加入新鲜海水约1/4,虾苗约2万尾,再充入氧气约3/4,然后把袋口扎紧,运输时间在10小时以内不会有问题,如果将袋装放入纸盒内更为安全 。虾苗运输的注意事项:
(1)装苗不能用育苗池中的育苗水,应该用新鲜海水,另外混浊和污染的海水也不可以使用 。
(2)运苗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避免中午日烈炎热,运输水温最好能控制在与育苗池水温相近,尽量避免超过20℃ 。
4、放苗时应注意的事项:放苗时应注意虾池内的理化因子是否适合虾苗生活,一般4月放养时,水温恢复稳定在14℃以上,放苗时水深在40厘米以上,盐度在盐度在20‰~30‰,pH值最好是7~8.6 。
5、养殖日常管理
(1)巡塘观察:虾苗放养后,必须仔细巡视池塘,仔细观察虾塘状况的动态和环境因子的变化,以免发生事故 。巡塘观察的内容主要有闸门及过滤网是否严密完好,虾的活动、摄食,脱壳是否正常,环境因子的差异是否过大,池水是否有异样气味 。
- 中蜂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附蜂种特性
- 蜜蜂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附区别
- 黑斑蛙高效养殖技术,黑斑蛙的生长习性
- 青蛙的高效养殖技术,附青蛙的生长过程
- 淡水虾高效养殖技术,根据不同的养殖品种进行养殖
- 基围虾高产养殖技术,从以下几点入手
- 稻田小龙虾养殖技术,附稻田的选择和改造
- 水蛭网箱养殖技术,要做好以下几点
- 马蜂 胡蜂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附养殖方式
- 农村土蜜蜂高效养殖技术,附收捕蜂群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