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及问题

近两年来,中国的农村电子商务风起云涌 。政策层面上,自2015年以来,国家级文件中涉及农村电子商务的多达20余份,各地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政策更是数不胜数 。实践层面上,2015年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网点数量多达25万个,覆盖1000余个县域,阿里、京东、苏宁等企业纷纷推出各自的农村电子商务战略,在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上攻城掠地,而像乐村淘、淘实惠和赶街这样的草根企业也在农村电商市场上开疆拓土,此外还有诸如邮政、供销等传统国有企业也纷纷出台农村电商战略 。可见,近年来中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格局异常复杂,因此有必要对目前出现的典型农村电商模式进行梳理比较,总结农村电商发展中的客观事实和基本规律 。本文结合目前媒体报道较多的农村淘宝、京东、乐村淘、淘实惠和遂网五种农村电商模式,简述其基本做法和特征,之后分析归纳农村电商发展的三个问题并简单评析:第一,覆盖广度和覆盖深度的关系;第二,本地化在农村电商发展中的重要性;第三,农村电商中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问题 。
典型的五种农村电商模式
表1梳理出农村淘宝、京东、乐村淘、淘实惠和遂网五家企业的农村电商发展情况 。除了遂网启动时间较早外,其它四家均在2014年底左右启动农村电商计划,在不同的模式和定位的指引下,发展水平也各有不同 。下文将逐一简述和对比这几种模式的异同并进行评论 。

农村电子商务的典型模式及问题

文章插图
一,农村淘宝模式
农村淘宝系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的产物,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后启动,主要模仿早期的遂昌模式 。农村淘宝的基本做法是: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县域层面建立公共服务中心,政府提供宣传、财务、场地、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公共服务中心配备阿里县域小二,负责区域内农村淘宝的管理、业务拓展以及村淘合伙人的考核;在村一级层面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点,主要职能是网上交易的代卖代购和快递的代收代发,主要盈利点是每一单的佣金提成,此外,村淘合伙人也负责当地农特产品的网上销售 。
阿里巴巴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核心是把淘宝平台注入农村市场 。为此,阿里巴巴专门成立农村淘宝事业部,在全国范围内与地方政府合作招聘农村淘宝合伙人,并进行相关培训 。农村淘宝的意图非常明确:依托阿里巴巴丰富的生态体系,借助淘宝和天猫这样的平台实现工业品和农产品在城乡之间的对流,实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 。这种想法听上去很美,但实际运作却问题重重 。阿里巴巴的电子商务第三方平台在城市运作多年,其生态链已经十分完备,作为外部输入的销售平台并且采取挤压和替代的方式进入农村市场,第一,会对原有农村市场形成较大冲击,让本地商家面临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因为当地商家多数势单力薄,往往很难和阿里这样的平台巨头相抗衡 。第二,本地实体商贸流通体系在外来平台的冲击下受损,本地原有的交易转移到网上,地方GDP和税收被吸走到外来平台所在的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加大了地区间发展差距 。有人希望靠这种强力冲击的颠覆效应,来加快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改善,但目前看来,这更多还只是一厢情愿 。第三,农村淘宝依靠县域小二和村淘合伙人很难在短时期内形成有效的农产品上行体系,村淘专职合伙人收入依靠代购佣金,而在网购需求有限的小村、穷村,村淘合伙人的生存处境令人担忧 。村淘点希望迭加的其他业务刚刚开始,未来效果如何尚待观察 。尽管农村淘宝目前存在问题,但农村淘宝的探索助推了中国农村电商的热潮,为未来中国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念、人才、物质和经验基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