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筹关闭公告 轻松筹被民政部约谈


棍网球团队资金缺乏愁没路,发起众筹盼梦想能启航;民政部门约谈轻松筹,答曰此组织未备案不能筹 。这两天,关于棍网球团队于轻松筹上众筹资金的事情在网上闹得纷纷扬扬 。有人说支持梦想,支持棍网球团队;有人说民政部门做的对,应该严格管理和规范平台 。其实,笔者想说的是,这两个观点我都认同,而且这两个本来就不是矛盾的关系,而是互补的关系 。只有正确处理好大环境下的小事件,才能让公益慈善众筹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下面咱们来复盘和分析下这个事件 。
“个人或组织”两个主体的界定 是导致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轻松筹关闭公告 轻松筹被民政部约谈

文章插图
众所周知,在慈善公益募捐领域,个人与组织两大主体在运营上是不一样的 。此次事件中,棍网球团队在提交给轻松筹的信息中,起初名字为“中国棍网球协会” 。通过查询,该“协会”并未在民政部备案,而且也未在国家体育总局备案,属于非法社会组织,不在民政部门认定的合法组织之中,所以是没有资格进行募捐的 。
【轻松筹关闭公告 轻松筹被民政部约谈】那众筹如果停止,梦想不就夭折了么?多亏后续社会组织管理局给出了整改意见,要求项目发起方将筹款主体更改为以球队的名义或者以球队个人的名义,不再以协会的名义进行筹款 。轻松筹随后积极履行整改要求并对外贴出说明,将该项目筹款主体更改为“棍网球女队”,使得其能够继续在平台上进行资金众筹 。正如第一段所说,梦想是一定要支持的,虽然中间经历变动,但不能主动放弃 。事后来看,轻松筹的做法还是值得拍手称赞的,将平台的义务和责任做到了泾渭分明,也做到了最具温度化 。
其实,从公关角度来看,轻松筹的反应速度和应对措施还是比较到位的 。毕竟在目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任何处理上的延迟都会让媒体或者竞争对手见缝插针,主观上容易出现歪曲现实之嫌 。更何况轻松筹还属于所谓的个人求助特殊行业,本来普世信用就没建立好,如果处理不当,将会使得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慈善众筹机制付诸东流,这对国家整个慈善公益的向前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
被约谈应该是一种“幸福” 只有依法可依 依规可循 才能深受民众信任和保障行业发展
放眼目前国内个人求助领域,各种怪现象层出 。前有明星好心捐款被欺骗、后有困难群众急于求助筹不到款 。这种极端的分化现象,在拷问人们道德的同时,也成为了国内慈善公益组织发展的绊脚石 。如何能够规范个人求助行业,使得个人求助合法合规有保障的正向发展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难题 。
众所周知,新《慈善法》的实施,使得个人求助成为了法律认可和支持的项目 。《慈善法》规定:个人不能发起公开募捐,慈善募捐的主体是慈善组织 。不过,慈善法同时也为求助者开了“一扇窗”:个人虽然不能公开募捐,但是可以公开求助 。
按照上述解释,个人用户并不能在轻松筹这类慈善公益平台以众筹的形式进行募捐,但是却可以以个人求助者的形式在朋友圈发布传播 。由此可见,《慈善法》的实施为轻松筹这类慈善公益平台提供了法律依据和社会认可,同时也成为了监督之源,以此保障慈善公益组织合法发展 。
被民政部指定成为国内首批13家之中唯一的慈善公益众筹平台,看似莫大的机遇,其实是给轻松筹在继《慈善法》监督下的又一“行业紧箍咒” 。此次因“棍网球众筹”事件被约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法可依只是保障,实时监督才是鞭策 。面对双重监督,轻松筹并没有自乱分寸,而是理性面对 。比如这次事件,约谈之后积极整改,对众筹内的所有信息进行了再次审核 。在高效提升自己品质的同时,也对外输出了用户信任感,与其说高压之下是动力,不如说高压之下是信任 。有了监管部门和用户们的信任,才充满了动力,才能保障行业健康发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