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八火箭“光杆”构型飞行首秀:“小三居” “共享发射”

中新网北京2月27日电 (马帅莎 王冰)2月27日 , 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 长征八号(简称“长八”)遥二运载火箭点火升空 , 划破苍穹 , 圆满完成了2022年新一代运载火箭的首秀 。
从“大单间”到“小三居”
“这次任务一次发射22颗卫星 , 创下了我国一箭多星发射的新纪录 。 ”一院长八火箭副主任设计师陈晓飞说 。 为确保多星发射安全、精准 , 设计团队采用“分区布局”的模式 , 将传统的“大单间”调整为“小三居” , 研制了新的“三层式多星分配器”结构 , 并通过结构总体布局优化 , 确保22颗卫星能够布得下、分得开 。
如果细心观察 , 还可以发现长八遥二火箭换了更短的整流罩 。 直接沿用长八遥一火箭的整流罩不是更省事?其实 , 设计团队在这方面也有多重考虑 。
陈晓飞指出 , 从技术层面来说 , 这次任务的卫星体积较小 , 重量没有那么沉 , 不需要用长八遥一火箭那么大的整流罩 。 另外 , 从气动外形来说 , 短一点的整流罩可以降低载荷 , 放宽火箭发射放行条件 , 提高火箭发射概率 , 为后续高密度发射奠定基础 。
“光杆”新构型“一举多得”
长八遥二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 。 长八遥二火箭与长八遥一火箭有什么区别?从外观上看 , 长八遥二火箭少了两个助推器 , 这是长八火箭的新构型 , 也是瞄准未来市场需求专门打造的一型火箭 。
来自一院长八火箭项目办的胡辉彪表示 , 这次使用新构型要做到“一举多得” 。 一是在长八火箭设计之初 , 就兼顾了有助推器和没有助推器两种状态 , 这次任务可以检验新构型的正确性、协调性和匹配性 , 对开拓中型主力火箭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
二是长八遥二火箭虽然一箭22星 , 但载荷总计只有不到2吨 , “光杆”新构型的能力在3吨级 , 完全能够满足载荷要求 。 三是这次任务时间紧张 , 减少两个助推器 , 可以缓解生产、总装和测试的压力 , 缩短研制周期 , 降低研制成本 。 四是可以为长八火箭积累成功子样 , 推动型号走向成熟 , 为后续进入航天发射主战场打好基础 , 巩固长征八号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主动权 。
“共享发射”新模式
过去发射的大卫星投产一般需要2年到3年 , 这次长八火箭发射任务时间紧 , 大卫星来不及研制 , 长八火箭团队便将视线转移到了小卫星上 。
胡辉彪指出 , 到去年年底 , 国内注册的卫星单位有80多家 , 其中小卫星占据了主要份额 , 在未来的商业市场上具有非常大的潜力 。 但一次任务如果只打一颗三四百公斤的小卫星 , 对于长八火箭的能力来说未免太浪费 。 为此 , 长八火箭团队提出“共享发射”新模式 , 多个小卫星“拼车”完成任务 , 既可充分发挥火箭能力 , 又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
大半年时间里 , 长八火箭团队奔波各地 , 从20多家卫星单位中筛选出符合发射条件的卫星 。 由于卫星研制单位的市场需求各有不同 , 在反复迭代 , 充分考虑卫星经费、研制进度、轨道需求、发射时间等要求后 , 团队最终确定了7家单位的22颗卫星 。
未来最短7天发一箭
“未来 , 人类进入太空的需求越来越大 , 空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越来越大 , 因此改变发射场流程、缩短火箭研制周期迫在眉睫 。 ”一院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总指挥肖耘说 。
据悉 , 现在长八火箭总装最快是23天 , 但总装后从天津厂房运到发射场 , 还需要进行火工品安装、单元测试等工作 , 周期长 。 如果在发射场旁就近建设总装测试厂房 , 把发射场测试和出厂测试合二为一 , 火箭总装、测试后直接就到塔架上准备发射 , 能够节省一系列测试、检查、转运的步骤 , 极大压缩火箭在发射场的周期 , 适应未来市场对长八火箭快速发射的需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