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顺水好还是逆水好 风水中的逆水朝拜是什么


通权达变
西周草创,武王早卒,临终托孤周公旦 。主少国疑,周公旦为摄政王,扶佐成王即位 。当时内有营叔,蔡叔之忧,外有商纣新亡,遗老遗少,蠢蠢欲动,商贵族与诸侯不服,功臣武将还没有分封,再加北方西方夷狄虎视怛怛,虽然表面看一片繁荣,实则危在旦夕 。
成王少年,治理国家的重担必须有一位有能力的宗族大臣担纲 。周公旦,为武王弟,少时在文王身边,深得文王青睐,对朝政事务也较熟习,武王即位,他辅助武王完成了灭商大业,在宗族和大臣们中颇有威望 。所以大家侧目而视,看周公旦如何安邦定国 。
周公旦摄政后的几项措施使周朝得以平安过度,又为后世立下了制度性的铁律!
其一:先定国都国君以安民心 。成王虽有武王托孤,但还没有立下传嫡不传庶的规矩,周公旦完全可以以武王弟自立为王,但周公旦没有这样做,他以成王的保护人身份,协助成王理政,事权有了主,也阻断了其它弟弟们争夺王位的企图 。
商都是朝歌,商朝灭亡后武王迁都镐京,这其中的道理也不用细讲,武王去世后,建设镐京的重任便落在周公旦肩上,迁商人到镐京,由天子处理最棘手的事,这对安定国家是一重大决策,而执行人便是周公,确立了国都就确定了朝贡制度!
其二:确立国家秩序!周朝之前虽有天子制诸侯的惯例,但对国家秩序并没有形成文字性的铭文 。在周礼上才确定下来,即天子→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 。
其三:分封诸侯!为了便于统治和公平,周公旦根据功劳大小,宗族将周朝分为姬姓为多数,异姓为少数,共有七十一个国家,又将诸侯下的卿→大夫→士分别为治理政体的管理阶层 。
其四:建立周礼!周礼是以服色,仪式,礼节来代表各个阶层应享受的待遇,这样社会便层次分明上下有序而不混乱,一个金字塔形的奴隶制国家使稳定了下来 。
其五:以天子制诸侯 。周朝是继承了商朝制度又在商朝制度上进行改制和草创下建立的,商朝虽然以天子制诸侯,但各诸侯国并没有义务对天子负责 。到了周朝,周公旦和大臣们为了加强天子地位和权力,规定了各自的管辖范围,在制度上确立了天子上承天命,下安黎民,诸侯代替天子管理臣民,每年诸侯都要朝拜天子,天子掌控的封国和军队的数量要大于诸侯数倍,且有以天子的名议招集诸侯征伐反叛的封国,周公旦执政其间,纣王子殷庚和成王的叔父管叔,蔡叔在殷地反叛,周公旦就是以成王为天子号令天下诸侯平了三国叛乱 。
六:把法律铸在鼎上,以显示天子的尊严 。商朝祭天用鼎,以显示天子受命于天,又用铭文的方式显示尊贵和对诸侯的约束,于是铸了九个鼎,分别赐给有影响力的九个诸侯国,代替天子治理一方,这九个诸侯王直接对天子负责 。周朝通过周公旦的打理不但稳定了下来,而且秩序井然,天子和诸侯王各司其责,西周很快繁荣了起来,周公旦不但善于治理国家,而且相当重视人才的使用,有名的周公哺,天下归心,讲的就是周公旦礼遇士大夫,获得了当时社会精英的心,抓住了知识分子,就控制了社会思想,这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视知识分子的开始!
周公旦不但是救危济困,还是一位开创一个时代的重要人物 。
管仲辅佐齐恒公成为春秋的霸主,其功劳虽比不上周公,但也是一位有才干的宰相!
管仲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倡导和实践者,他的攘王制夷之策,除了占据主导地位,控制天子势力,名誉上尊王,实则是自行其事,这时的周天子,虽名为天子,实则是霸主的傀儡,只不过有人反应过来了,有人不明白而已!管仲是春秋时期的开创者!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