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于都】 杨救贫(寒信峡)的传说

文章插图
杨救贫生于唐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 , 卒于唐僖宗中和三年(884年) , 名益 , 字叔茂 , 号筠松 。唐僖宗朝国师 ,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 掌灵台地理事 。据《江西通志》载:“筠松 , 窦州人 。唐僖宗朝国师 , 官至金紫光禄大夫 , 掌灵台地理事 。黄巢破京城 , 杨筠松乃断发径仑 , 步龙一过虔州 , 以地理术行于世 , 系杨救贫先生是也 。”杨救贫到虔州后(赣州) , 长期活动在于都、兴国、赣县等地 , 广纳贤徒 , 著书立说 , 建立了赣派风水术 , 著有《疑龙经》、《撼龙经》、《立锥赋》、《黑囊经》、《三十六龙》、《疑龙十问》、《葬法倒杖》、《二十四砂葬法》、《青囊奥语》、《天玉经》和《天玉经外编》等堪舆学专著流传于世 , 并收入文渊阁《四库全书》 。

文章插图
1、“板凳定向”建祠的传说
在寒信峡杨公坝“管氏宗祠”內祖宗堂前面有两个小厅祠 , 左廊厅为“尚羲祠” , 现祠内设有供桌、香炉等敬神用具 , 供奉杨救贫雕像和“敕封金紫光禄大夫杨公筠松先师”神位 。原来祠堂是经风水祖师杨救贫指点朝向建造的 , 还留下了杨救贫“板凳定向”建祠的传说 。
古时候 , 管姓人迁居芒筒坝后 , 逐渐兴旺起来 , 姓事活动 , 越来越多 , 于是姓中族绅聚众商议 , 决定建一座管氏宗祠 , 因是全姓大事 , 千秋伟业 , 务必选吉日择地 , 要请一个有名的风水地理先生来择址定向 。当时 , 杨救贫住在兴国的三僚 , 做风水地理很有名气 , 所以管姓人派人请他到芒筒坝选址建祠堂 , 杨救贫到了以后 , 对该地进行了勘察 , 觉得只有河边(现祠堂所在地)是块佳地 , 对祠堂做什么方位 , 什么时候动工等有关事项交待后离开了 , 并表示动工之日 , 一定早来 。
到了动工吉日 , 杨救贫早早来到工地 , 见管姓头人还没来 , 只有忙着做工的人 , 他顺势拉来一张板凳面朝梅江坐下 , 一边观察对岸山峦、梅江水的走势 , 一边调整所坐板凳的位置方向 , 直到认为心满意足后 , 才静下心来休息 。等了好一会儿 , 也不见头人来 , 工地上的人忙着整地干活也没人理睬他 , 见没人理自己 , 就和来的时候一样悄悄地走了 。管姓头人在家等杨救贫 , 直到快到吉时了 , 还没见人 , 到工地一问 , 众人都异口同声的说,没有看到 , 杨先生怎么会一个人跑到工地上来呀!其中一个人说:“只看见一个手拿竹杖 , 脚穿草鞋 , 身着褴褛长衫的老头 , 这里走走 , 那里看看 , 看了一上午 , 坐了会儿 , 才走了” 。头人才知道杨救贫早来工地了 , 就急忙派人分头去追 , 追上后 , 向杨救贫赔礼 , 并请他回芒筒坝来 , 杨救贫心平气和对管氏族人说:“走到这里我就不回去了 , 我已经给祠堂定好了向 , 刚才我坐的那张板凳的位置就是立大门的地方 , 坐的朝向就是大门的朝向 , 你们按照板凳的位向落基就可以了” 。于是 , 管姓人按照板凳的方向将祠堂建起来了 。后来 , 杨救贫路过去踏看 , 发现与他定的方位有偏差 , 但祠堂已建好 , 而且方位有促管姓人丁兴旺 , 也没有多说 , 只是感到很内疚 , 很不安 。再后来因祠堂位于梅江河边 , 屡遭水患 , 又因土木结构 , 曾先后冲倒过几次 , 修复过几次 , 最后一次冲毁仅存基址 , 管姓人也感灰心 。到康熙年间 , 管姓族绅仲清因杨救贫送梦要他牵头将祠堂重修 , 大家议后 , 决定在原址按原方位建祠 , 因水患这次就用石料修建管氏宗祠 , 自康熙丙戌始 , 戊子年全面竣工 , 这就是我们现见到的祠堂 。管氏人为了纪念杨救贫 , 在祠堂内设其神位 。现在祠堂中厅墙上还可看到这样一首诗 , 曰:“板凳定向显灵通 , 人丁兴旺在族中 , 管氏宗祠今犹在 , 芒筒坝人称杨公” 。
- 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
- 酸枣仁真假辨别方法
- 武冈在湖南的地理位置 湖南武冈有什么风水大师
- 风水地理大师必背口诀 风水必背十大口诀图解
- 正宗章丘铁锅是哪家
- 淀粉肉糕的正宗做法
- 腊牛肉的做法最正宗的做法
- 真正的地理风水真传 地理风水大全书
- 风水宝地地理图本 用什么地图能看懂风水宝地呢
- 风水地理位置 地理风水水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