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的方法


安乐死(Euthanasia)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地死亡 。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 。
中国的定义指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在垂危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病人和其亲友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用人道方法使病人在无痛苦状态中结束生命过程 。
实施条件
对重度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及处于不可逆昏迷中的植物人,实施使其在无痛苦感受中死去的行为 。[1]
狭义专指对身患绝症、临近死亡、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患者,实施促使其迅速无痛苦死亡的一种方式 。又称无痛苦死亡 。[2] 一般多指后者 。各国对安乐死是否合法存在争论 。持肯定态度的学者认为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 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
  2. 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
  3. 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
  4. 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
  5. 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
  6. 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
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
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
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
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
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
【安乐死的方法】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 。
行为分类
一般分为两大类:
  1. 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
  2. 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
积极的(主动的)安乐死,指采取促使病人死亡的措施,结束其生命,如当病人无法忍受疾病终末期的折磨时 。
消极的(被动的)安乐死 。即对抢救中的病人如垂危病人不给予或撤除治疗措施,任其死亡 。
在安乐死的讨论中,还应区分以下两种情况:
  1. 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这里,安乐死只不过使死亡时间稍稍提前一些 。
  2. 非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若不进行安乐死,病人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并且不一定自觉痛苦,但他的生活质量是低下的,对社会家庭是一个负担 。例如畸形或发育不全的婴幼儿或患不治之症但尚未处于垂危阶段的病人,以及植物人等 。无论从伦理学还是从法学的角度来看,消极的安乐死接近自然死亡,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接近故意杀人 。[2]
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这里,安乐死只不过使死亡时间稍稍提前一些 。
非垂危病人的安乐死 。若不进行安乐死,病人可以存活相当长时间,并且不一定自觉痛苦,但他的生活质量是低下的,对社会家庭是一个负担 。例如畸形或发育不全的婴幼儿或患不治之症但尚未处于垂危阶段的病人,以及植物人等 。无论从伦理学还是从法学的角度来看,消极的安乐死接近自然死亡,而积极的安乐死则接近故意杀人 。[2]
实施方法
注射氰化物
注射催眠剂使患者入眠的情况下,注射氰化物而导致患者死亡 。氰化物作用原理:由于人体细胞内部不含有叶绿素,必须通过体外摄取食物来维持体温,肌肉收缩和伸展,为了能够提取到食物中的能量,人体分泌另外一种酶NAD,NAD和食物中的氢结合成为NADH2,给人体补充能量 。用完的氢和呼入的氧结合变成水 。氰化物使呼入的氧不能和氢结合变成水 。同时人体不再分泌NAD,人体内过量的氧造成体内细胞不再进行呼吸作用,最终导致心脏衰竭(心脏是由肌肉组成) 。在中国,氰化物不用于医用,只在工业上运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