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宝地案例 钳形风水宝地图片


韩生荣
大哉孟家塬,天地英华之所在,宜农宜居之宝地,游览观光之胜地!
斯地,坐落于黄堡东塬,距镇政府三公里,似“喀斯特”地貌,群峰起伏,沟壑幽深 。历经人文变故,山山岭岭赐予灵性 。文物古迹遍布山野,神话传说世代相传 。观先民遗址之“堡子壕”,瞧大禹治水之“牛蹄窝”,辨秦直道经过之古迹,望孟姜女生活之地棒槌岭、香炉台、蜡烛嘴……
斯地,田园灵秀,四时皆有胜景,美奂绝伦,令人神往 。
入春,鲜花遍野,春意盎然 。七十二平方公里之台塬,桃花红、梨花白、麦苗绿、菜花黄,蝶飞蜂舞、鸟语花香 。一对对春燕在归来,一片片鲜花在盛开,一群群游人在欢笑 。嗟哉,景色醉人之春天!
盛夏,麦浪翻滚,候鸟催收 。七个村民小组、六百六十户农家,两千六百口村民,内外齐动员 。农机轰鸣,人头攒动,一派繁忙之景 。田间一株株麦秆应声落地,路上一座座麦积山在流动,场里一道道麦粒梁在垒起 。嗟呼,丰收喜人之夏收!
深秋,果园五彩缤纷,一望无际 。仙桃弯腰恭迎献寿,柿树脱帽挂满橘灯,石榴破屋咧嘴欢笑,鸭梨摩肩拥挤打闹 。车挂轊,人驾肩,车轰鸣,人欢语,主客商,采摘忙 。一箱箱水果排满地头,一辆辆货车驶入城内,一叠叠收成装入囊中 。胜哉,果香迷人之秋季!
隆冬,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孟塬地长五千米,宽二千米,恰似一条巨型苍龙,盘旋在天地之间 。冬天藏万金,顺凤吹人勤 。一户户修田保墒在忙碌,一家家剪枝整形在劳作,一场场致富报告在倾听 。养精蓄锐,来年腾飞,粮囤钱袋,比今年再增长 。叹哉,待发催人之银冬!
斯地,甚者有三宝,天下称奇 。
奇哉,仙桃!生长之地似一桃核,独立三面环沟中 。相传王母赞姜女之德行,赐予一枚仙桃,食之貌若少女,长生不老 。姜女依恋养育之情,不舍独食之,置斯地供乡亲观赏 。玉帝闻之受感动,急遣大禹开沟之封路,速命五龙盘踞之把守 。久之,桃汁腐入黄土,桃核发芽出绿苗 。孟父日夜悉养护,嫁接移栽成桃林 。仙桃天成,果硕肉厚,汁多糖浓,形似红心,色泽鲜艳 。长者食之降压益寿,妇孺食之美颜润肤 。邻里羡慕,纷纷效之,移栽他地,色形无二,然味之相差千里 。叹兮,美味仙桃,唯有斯地!
伟哉,吊柿!孟塬吊柿,历史悠久,驰名四方 。黄帝曾犒劳三军,始皇曾车载咸阳 。若桃树是果中小少女,婀娜多姿,粉面喜色,娇小可人;然柿树是果中大丈夫,伟岸挺拔,形如泰山,独株占地二分,树龄百年而不衰 。斯地吊柿,殊之有三:一曰无核 。个大色亮、皮肉分明、皮薄如纸、味甘少筋、甜软无核、柿叶、柿皮、柿花、柿饼、柿蒂皆可入药,清热、润肺、止渴,脍炙人口,百食不厌 。二曰吊藏 。钳形夹杆,折枝摘下,建秸秆房围之,取环形黄花叶绳吊之,低温通风储之 。天长日久,水分蒸发,肉汁清纯,形似珍珠,味如琼浆,来年清明,人神共享 。三曰耐旱 。若芒果是江南贵族之小姐,然柿树是北方农家之女儿 。柿树不喜水、不择地、田边沟岸,随处长成 。连月干旱,他物枯黄,唯柿树枝繁叶茂 。其树省时、省力、省水,折枝自剪,无需管护;习性洁净无需施肥;耐寒耐旱无需保暖;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叹兮,孟塬吊柿,绝世无双!
雄哉,神井!宜君哭泉,孟塬神井一脉相连 。姜女千里寻夫,遇神仙解渴甘泉现;故里干旱少雨,逢民生工程神井涌 。渊源巧合,谓之神 。井深之千米,入之地河,经千层过滤,万道沉淀,成天然矿泉水 。其水安全卫生,富含人体需之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水色透明纯净,口感甘甜爽口,常饮之肌肤细润,抗之衰老,延年益寿. 堪称矿泉水之冠,谓之神 。井水流量充沛,日出水数百吨,覆盖二十余平方公里,供六村万人共饮用 。一井供万人用,谓之神 。机井工程量浩大,政府投资千万元,管道无偿接入三千户村民灶房 。万人告别喝水用集雨窖,干旱之时数里担水之历史 。惠民工程,深得民心 。似甘露滋润万民肺腑,似热流温暖万民心田 。故里人饮水思源,胜感党和政府之恩 。解千年饮水之困,谓之神 。叹兮,孟塬神井,造福四方!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