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思是苏州、杭州二地是人间堪比天堂的宜居之地,一句话揭示了人们都向往一辈子都生活在苏杭二州 。
古人还有一句俗语:“生居苏杭,死葬北邙”,意思是人活得时候就要居住在苏杭二州,而死后一定要葬在北邙[máng],北邙在哪里?古人为什么渴望葬于此地呢?
北邙,即邙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南岸,故名北邙 。
“生居苏杭,死葬北邙”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但只有到了邙山,你才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和分量!
在邙山的土岭上,你能看到那数百座高大巍峨的古墓,星罗棋布,森然壮观 。

文章插图
邙山海拔300米左右,为黄土丘陵地,是洛阳北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在这块面积达750平方公里的土地里,拥有的古墓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世所罕见,在这里,长眠着自东周一直到明清各朝代数不胜数的王侯将相、名士名流 。
据勘测与推算,邙山陵墓群多达数十万座,可谓是墓连墓、冢压冢 。
由于年代久远,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及各朝代疯狂的盗墓等原因,邙山的古墓数量和每座墓主的身份,现在已很难准确统计和确认 。
即使如此,目前能确定的邙山帝王陵也有好多座:八座东周王陵、五座东汉帝陵、两座曹魏帝陵、五座西晋皇陵、六座北魏皇陵、一座后唐帝陵,一座南明帝陵;另有七座后主皇帝陵,分别是蜀汉后主刘禅、东吴后主孙皓、南陈后主陈叔宝、百济国王扶余义慈、后蜀后主孟昶、吴越国王钱俶、南唐后主李煜 。

文章插图
除了数量巨大的帝王陵外,邙山还葬有许多历朝历代的名人:商代伊尹,不食周栗的伯夷叔齐;战国纵横家苏秦、张仪;秦相吕不韦;西汉文学家贾谊;东汉定远候班超;曹魏千里驹曹休;西晋文学家石崇;北魏权臣尔朱荣;唐代诗人杜甫、王之涣、孟郊,宰相狄仁杰,大书法家颜真卿;北宋名臣石守信;明代福王,书画家王铎;另有白居易、文彦博、范仲淹、姚崇、张说、褚遂良等名人也葬在邙山周边的洛阳盆地 。
从东周到唐代,洛阳北部的邙山一带一直是古人心目中的最佳安息之地,历代的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商甲巨富都以能葬在北邙而自豪 。
西晋文学家张载在代表作《七哀诗·其一》开头四句就说:“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
唐代诗人王建在《北邙行》首句也说:“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 。旧墓人家归葬多,堆着黄金无置处 。”
王建在这句诗里,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在唐代,邙山墓地竟然火爆到用黄金都买不到!

文章插图
唐代诗人张籍在同样一首《北邙行》长诗更是说明了邙山墓地有多火热:
《北邙行》 唐 张籍
洛阳北门北邙道,丧车辚辚入秋草 。
车前齐唱薤露歌,高坟新起日峨峨 。
【西安市几个朝代的古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两朝古都的风水】朝朝暮暮长送葬,洛阳城中人更多 。
千金立碑高百尺,终作谁家柱下石 。
山头松柏半无主,地下白骨多于土 。
寒食家家送纸钱,鸱鸢作窠衔上树 。
人居朝市未解愁,请君暂向北邙游 。
- 电费几个月结算一次
- 一斤羊肉够几个人吃
- 博士作为官名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一桶水放几个小时可以除氯气
- 光明区有几个街道
- 1905年是什么朝代
- 空气炸锅3升够几个人用
- 七寸披萨多大几个人吃
- 250g鸡翅中有几个
- 皮皮虾的季节在哪几个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