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饲料:
(1)鹦鹉鱼绝对不能喂小河鱼 。小河鱼的颜色可能会刺激返祖的基因,只要喂一些小河鱼,鹦鹉的颜色一定会变浅 。血红鹦鹉喂小鱼,还会撑到,鹦鹉这种鱼贪吃,不知饥饱 。小河鱼对鳃也不好,鹦鹉鱼的鳃非常脆弱,小河鱼容易带入病原菌 。更不能喂泥鳅,所有的鱼都受不了,不好消化,而且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
(2)饲料要用增红饲料 。“虾红素”可以促进血鹦鹉的显色,如果能充分摄取虾红素,血鹦鹉的体色鲜红欲滴是指日可待的 。在血鹦鹉专用饲料中,添加虾红素和“β-类胡萝卜素”的饲料,可以使血鹦鹉的体色保持鲜红 。在饲料中添加颗粒会使血鹦鹉的颜色变好 。
(3)吃惯了活饵的鱼,不太喜欢吃颗粒 。有些鱼友买了鹦鹉鱼后可能会喂活虫,所以喂颗粒饲料时鹦鹉鱼不会吃 。一般可以采取渐进的方法:喂活虫之前,先给一点颗粒(能增色的),要少,让鱼适应,吃完再喂原来一直喂的活虫,等鱼儿适应后,逐渐加大颗粒的量,减少活虫的量,最终调整到颗粒饲料 。另外,要经常更换饲料的品牌,不能只喂一种 。
(4)喂活虾、丰年虾当然很好,可以增色,就是成本高,但也要注意消毒,切除活虾头上的硬刺,不要伤害鹦鹉鱼 。
4、光线:鹦鹉鱼对光敏感 。需要定时、定量地照射强光 。每天保持1~2小时的强光照射,然后在黑暗的环境中度过一天的其它时间 。房间里明亮,没有灯,光线充足 。但是,光线长期保持一样的话,鹦鹉鱼的颜色会变淡 。也就是说,给予定时、定量的照明,不仅仅是自然光 。请记住 。照明时间不要太长 。关灯后,鱼缸的环境一直很暗 。这样,一旦有灯,你会发现鹦鹉鱼比以前红得多 。鱼缸在不向阳的房间里,就每天增加2小时的光,然后关灯 。房间的光线充足的话,照明后,适当地遮挡房间的光线,使鱼缸变暗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可以一试 。
5、光色:有些鱼缸的灯是白灯,可以换成红灯 。换成红灯,鱼的红色就会充分表现出来,普通的荧光灯会使鱼的颜色看起来发青 。
6、环境:
(1)鱼刚到缸里的头几天可能会褪色,那是因为不习惯 。随着适应能力的提高,逐渐好转 。因此,不要让它们受惊吓,是解决褪色问题的另一个经验 。
(2)此外,鹦鹉鱼如果颜色变浅超过三个月,基本上不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程度 。
(3)培育体质强壮、体色鲜艳的鹦鹉鱼并不容易 。每天定期定量喂食,合理配合喂食营养,定期喂食生鲜的虾和小鱼,最好选择为鹦鹉鱼制作的人工饵料 。添加虾红素和D类胡萝卜素的饲料,不仅方便,而且可以使鹦鹉鱼的体色更加鲜艳 。
(4)新鱼进入鱼缸,水质改变会突然变色,适应环境、调整水质后逐渐好转 。最好不要在鹦鹉鱼鱼缸里混合其它品种的鱼 。最好在水族箱里设置大型水草、陶罐、沉木让鹦鹉鱼藏身 。但是,经过人工训练的鹦鹉可以改变胆小的习性 。经常敲打水族箱,让鹦鹉鱼养成习惯,只喂食一半的食物,就可以强迫它们寻找食物,和胆量大的鱼混养,带它们活动 。
(5)鹦鹉鱼的领地意识很强,经常看到同类之间打架,增加饲养量会减少打架 。因为性格活泼,鹦鹉鱼喜欢摆弄底沙 。可以和玛丽、珍珠、剑尾、丽丽、神仙鱼混养;可以和温和的大鱼一起饲养 。从小就可以和体型小的罗汉鱼混养,是因为它们领土意识强 。加入青霉素、甲基蓝也会使鹦鹉的体色变浅 。增加光照、加强过滤、加厚过滤材料、加热到28度是保持体色的切实方法 。新换水时要注意保持水质一致 。发现鹦鹉鱼褪色时可以喂增色饲料和虾肉,但人工染色的鹦鹉鱼在养殖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褪色,不可逆转 。一定要定期增加黄粉,清除水中细菌,及时清除泥沙中的粪便 。
- 齁币什么意思
- 首府和省会的区别
- 工匠精神的根本是什么
- 海上交通与陆上交通相比,明显的优势有
-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 地面侧式站台车站的什么可作为疏散通道
- 草莓的季节是几月份到几月
- 飞机用的什么燃油
- 孔雀的外形和生活特征
- 侵占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