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艳丽的鹦鹉鱼怎么养,鹦鹉鱼的生活习性( 三 )


三、常见疾病
1、肤霉病
(1)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是观赏鱼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捞取、运输观赏鱼时,稍不注意,会伤害鱼体皮肤,或者寄生虫侵入破坏皮肤,霉菌孢子侵入伤口,吸收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深入肌肉,一端向外生长,形成棉状菌丝 。霉菌刚寄生时,肉眼难以发现;待肉眼可见时,菌丝从鱼体伤口侵入,从外向内生长 。菌丝与伤口的细胞组织缠绕粘附,使组织坏死 。由于棉絮状的菌丝日渐增多,鱼体负担过重,使游泳失常,食欲减退,日渐瘦弱,直至死亡 。
(2)治疗方法:为了防止水霉病的发生,应注意操作时尽量防止损伤鱼体和寄生虫咬伤,并可在水中投入少量食盐 。当发现鱼体感染水霉病时,用3%食盐水浸泡,每天1次,每次5~1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加1%食盐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次甲基蓝溶液浸泡20~30分钟,或用百万分之五(5ppm)的呋喃西林溶液浸洗,或用百万分之零点零二(0.02ppm) 的孔雀石绿溶液、百万分之零点三(0.3ppm)的甲醛溶液直接泼洒入水族箱,以抑制霉菌的孳生 。还可用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 。在水族箱顶部安装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地抑制或消除水霉的孳生 。
2、白点病
(1)白点病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 。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 。
(2)治疗方法:将水温提高到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 。此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或者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鱼在盐中浸泡24小时,数日后即可见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