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二 )


【鲈鱼高产人工养殖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3)巡塘:白天主要观察饮食增减情况,判断鲈鱼的健康状况,一般鱼的不适首先对饮食有反应 。另外巡查有无鱼游水,大量发病前一般有少量几条鱼游水,此时是看病与用药的最佳时期也是关键期 。晚上,特别是下半夜2~3点钟要巡查增氧机运转情况 。
(4)防盗:每年都会发生偷鱼事件,养殖中后期必须注意防盗 。一般方法是养鱼池晚上照明充足,养鱼池设置栅栏,设置条件丰富的监视设备 。
2、病害防治
(1)氨氮、亚硝酸盐中毒:高温天气时,水中氨氮高,甚至产生亚硝酸盐,致使鲈鱼缺氧中毒,吃食减少严重时出现死鱼 。主要症状为腮线暗红,饮食减少 。防治方法为施放絮凝剂吸附水中氨氮,施放底质处理剂降减氨氮;放出部分老水,注入新水,注水时要避免直接冲起塘底污物加速鱼的死亡;发病前注意用生物制剂预防 。
(2)肠炎疾病:病鱼腹部膨胀,肛门红肿,挤压腹部流出淡黄色粘液 。主要原因是给变质饲料或过度喂食 。治疗时先减料(最好能停喂一餐),用广普抗菌药拌饵投喂3~5天一般可痊愈 。
(3)出血病:病鱼的胸鳍、背鳍基部红肿充血,病鱼行动缓慢,摄食下降 。该病为病毒感染,传染性强 。在治疗上可使用病毒灵、氟哌酸混合拌饵投喂,连续6天 。同时对池塘用强氯精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 。
(4)水霉病:该病多发生在水温较低的冬春季节,病鱼体表伤附着灰白色棉絮状菌丝体,鱼体虚弱无力,慢慢死亡 。该病感染后传播迅速,预防部分地下水保持咸度,加水保持水温 。这种疾病在特定环境下容易发生,改变池塘水环境,充分提高鱼体营养的抗病能力是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
(5)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病:多发生在中间培育阶段鱼的体表和鳃丝 。症状为鱼体消瘦,体色变黑,口端糜烂,一年四季均有发病 。预防上多采用换水,改良水质 。治疗可采用0.77~1毫克/升的硫酸铜及硫酸亚铁合剂(5:2)全塘均匀泼洒,或用20~25毫克/升的福尔马林全塘泼洒 。一般寄生虫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所以杀虫后一般要消毒 。
(6)肝胆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饮食减少,鱼游水,死亡不明 。主要原因是高密度养殖下药物施加频繁,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在鱼体中慢慢积累,鱼体器官功能失调和组织损伤长期过剩,鱼体肝脏长期过载导致代谢失调或代谢失调 。预防管理主要是控制水环境,科学投入,定期用一些疏肝利胆类中草药拌料投喂有一定预防作用 。
四、目前养殖误区
一般一塘新鱼产量28000斤,用料1000包(20千克/包),养殖10个月,假如用户每天多喂10斤料的话就会有如下结果:
1、正常喂料的系数:28斤/包
2、多喂料的系数:28000/(1000+0.25×30×8)=26.4斤/包
3、浪费:140×60=8400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