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轻人更容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 二 )


现如今,电信诈骗的套路已经发展到10个大类、上千种手段 。据中国信通院等单位的统计,仅2020年1到10月就出现了260多种新的诈骗手法 。
你支持国货鸿星尔克,骗子就能冒充官方粉丝群发福利;你没接种第二针疫苗,诈骗犯开始发放限定疫苗资格;疫情反复宅家网购,能遇到包裹感染需要配合销毁;工作岗位上负责业务往来,还有人冒充领导骗你的业务款;研究数字货币,就有人伪造交易平台;还没退个人所得税,内部操作高额退税的团伙又找上门来……
这些还只是诈骗定制化时代的冰山一角 。他们每一秒钟都在更新迭代,你永远无法预知专属于你的诈骗脚本,会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接近你 。

为何年轻人更容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

文章插图
年轻,不代表能识破一切骗局
作为刚入行的新采访人员,有一起诈骗案令我印象深刻,案中的被告人和被害人都是我的同龄人,他们分别是经验丰富还有前科的骗子、初出茅庐就被骗的大学生 。
这起诈骗案的被告人实施诈骗时不过22岁,因为手头紧,他在一个APP上以剧组副导演的名义招募演员,再以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买保险等理由让对方转钱 。
由于被告之前确实在剧组工作过,他在骗人过程中表现得很“专业”,言语之间都彰显了行内人的身份,很容易便取得被害人的信任 。
此案中,被骗的都是社会阅历尚浅的年轻人,他们作为求职者不敢过多质疑,虽然察觉到了一些疑点,例如支付宝转账显示的收款人与对方自称的姓名不符,但都被对方以各种借口敷衍过去,之后也没能深究 。
了解案情时,我看到被害人与骗子的微信聊天记录,被害人说话的语气及使用的表情包,都和我以及我的朋友们非常接近,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也让我意识到了要识破骗子伪装其实也挺困难 。
【为何年轻人更容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临近毕业,求职是大多数学生踏足社会的第一道难题,不少学生为了找到满意工作,加入了各地的春招秋招群,关注各行各业招聘公众号,使用多个招聘APP,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让人看花了眼 。
但就我个人的体会,学校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就业时,常常考虑的是如何修改简历,如何提升自身形象,以及教学生如何在面试中展现更好的自己,却往往忽略了第一关,如何辨别看到的招聘信息?
从各个渠道多方验证,借助网络广泛搜寻信息,或者像此案的办案检察官所说的,还未签订合同便要求交钱的,一定要警惕,必要时当面确认是否有办公地址,是否为合法合规的企业 。
年轻人常常觉得自己接收的资讯多,能轻易识破各种骗局,但其实总有弱点 。哪怕能对APP上的招聘信息有所警惕,那发在校友群的呢?又或是公司内网的呢?
之前爆出的北京望京二房东跑路案件,受骗的年轻租户有的就是通过公司内网看到了骗子的房源信息,他们对于内网的消息有着十足的信任,但却被骗子钻了空子 。
没钱,也有可能上当受骗
在报道诈骗案的新闻评论中,常常看到有人说,骗子这么精明,幸好我没钱可以被骗 。但其实口袋空空,骗子也能利用贷款骗你的钱 。这几年,有针对学生群体的校园贷,有针对年轻白领的培训贷,而我采访的案子则是招工美容贷 。
此案中,被告人在多个招聘平台上以高薪寻找总裁助理为诱饵,再以职位对外在形象有要求等理由让求职者贷款做整形手术 。他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都是在车里或酒店大堂同求职者会面,整形机构也是事前联系好的,事后,双方利益分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