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年轻人更容 为什么年轻人更容易被诈骗( 三 )


大多数被害人并无多少积蓄,想获得这份高薪工作只能接受贷款,稀里糊涂地便被送上了整容手术台 。手术过后,承诺负担手术费用的“总裁”就再也见不上面了,贷款却还得自己还 。
类似案子并不少见,骗子的各种套路往往还附带很多细节 。例如,出手阔绰的“总裁”当着求职者的面给招聘中间人5万元现金做好处费,中间人不断提醒求职者不要迟到,注意着装等 。
针对不同类型的求职者,他们也有不同的应对方案,有个40岁的求职者担心自己年纪大,不适合,骗子便说她更有生活经验,做助理能把“总裁”照顾得更好 。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诈骗案,贷款类诈骗是从空的钱袋子里掏“明天”的钱,被害人被骗后,不仅面临巨大的还款压力,个人征信还有可能受到影响,生活雪上加霜 。
像此类诱导超前消费、超高消费的贷款类诈骗也在提醒我们不要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是大富大贵,手头也没什么余钱就不会被骗 。
反诈势在必行
这几年,反诈成了一个热词,反诈的手段多种多样,短视频、直播或者短剧反诈屡见不鲜,反诈宣传、教育和预警机制已成为我国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
纵观全球,反诈手段大同小异,核心理念是将反诈工作分为预防、检测、响应以及最后的监控、评估和报告 。同时,要想实现全民反诈,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
2021年2月,国家反诈中心入驻人民日报客户端、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抖音、快手5家新媒体平台,开通官方政务号 。
6月,国家反诈中心APP正式推出,集反诈预警、身份验证、APP自查、风险查询等核心功能于一身,面向民众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学习防诈骗知识 。“1107全民反诈日”直播活动在国家反诈中心视频号上线,3个小时里有百万网友参与其中 。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反诈宣传深入千家万户,人们的反诈意识已经大大加强 。人们常常调侃说,刚挂了骗子电话,警察的电话就打了进来,生怕晚了几秒自己就上当受骗 。而这种及时响应的背后是无数基层干警的努力,代表了国家反诈的决心 。
可喜的是,反诈工作已初见成效 。10月底,公安部通报称,2021年6月至9月,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下降,日均下发预警指令9.6万条,避免1260万名群众受骗,拦截诈骗电话13.8亿次、诈骗短信15.7亿条 。
巨大的数字背后可能是我们的亲朋好友,可能是师长同学,也可能是我们自己 。反诈工作很难做到将诈骗案清零,但我们可以一起努力让它变得更少,让骗子绞尽脑汁也骗不走一分钱 。
反诈口诀
动动手就能刷单赚钱,不会轮到你;
查查信息可以,下载一堆东西不行;
无抵押还免息的贷款,不如直接送钱给你;
人美声甜的小姐姐,不需要网恋;
战无不胜的投资大师,没必要帮你;
真正的领导,不会用自己的微信收巨额现金;
警察在到你家门口之前,永远不会让提前你知道 。
hi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