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的民间故事( 二 )


窦光鼐捋着胡子,假装动了好大的脑筋,猛地把腿一拍说:“有办法了,给每个泥娃娃刻上一个名字,刻在脊背上,就好分辨了 。”
宝儿一听,乐得蹦老高,催着先生快快刻下名字 。先生拿起小刀,又拿起一个泥娃娃,刻上了“赵山”两个字,再拿起一个刻上“钱水”,再拿起一个刻上“孙田”……
先生一边刻,宝儿一边认,不几天工夫,一百多个泥娃娃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先生照着名字吩咐宝儿挨个搬动……
宝儿按先生的要求,上午将泥娃娃搬到太阳地里,下午再将它们一一搬到屋里 。有时先生和宝儿比赛看谁找得快,往往都是宝儿在先生的前边找到 。先生直夸宝儿聪明有出息,宝儿心里乐开了花,对泥娃娃的名字更加用心地记 。不足三个月,一百多个泥人都干透了,也和宝儿混熟了 。这一天,窦光鼐对宝儿说:“这些泥人干了,咱得另做新娃娃 。不过我起的名字不新鲜,你再给它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吧 。”
宝儿见先生如此看重自己,脸上放出光彩,兴奋地一口气说出了一大串他喜欢的名字:“小鸡、小鸭、小猫、小狗……”
窦光鼐按宝儿说的,给新做的泥娃娃,一一刻上了名字 。两个月过去了,又一百多个泥人和宝儿混熟了 。
这一天,窦光鼐又对宝儿说:“又要做新娃娃了,这次我们给娃娃起三个字的名字好不好?”
宝儿高兴得拍手笑,催促先生快动手 。
窦光鼐做出一个泥娃娃,说:“这个叫‘人之初’ 。”又做出一个泥娃娃,“这个叫‘性本善’ 。”
宝儿一听怪别扭,说:“这样的名字不顺口,还不如小狗小猫好……”
窦光鼐说:“这些名字虽然不顺口,但是里边却挺有道道 。一个名字包含着一个小故事 。”于是,他一个个讲给宝儿听,宝儿越听越入迷 。
泥娃娃越做越多,窦光鼐眼看宝儿的《三字经》也学得差不多了,便说:“我们暂时不做新的了 。咱们用这些泥人做游戏 。”一听做游戏,宝儿自然乐意 。窦光鼐这回开始给宝儿讲《三国演义》的故事,根据故事的情节,让泥娃娃排兵布阵 。
宝儿乐不可支地操作着,学得飞快 。有一天,窦光鼐故意将几个泥娃娃藏起来 。对宝儿说:“我怎么看到泥娃娃少了,你看看少了哪些?”
宝儿一听少了泥娃娃,可着急了 。这些泥娃娃,就是他的命根子,没有泥娃娃,他可要哭上好几天呢 。他数了一遍,果然少了十几个 。到底少了谁,他冥思苦想,急得满头大汗,就是查不出来 。
窦光鼐说:“只有一个办法,将泥娃娃登记造册,然后按着册上的名字点名,点不到的就是少了的 。”
宝儿一听,高兴极了,就说:“那咱们赶紧将他们造册吧 。”
“你来造吧 。”
“我不会写字啊 。”
先生说:“这有何难,你已经认识不少字了,我先写,你照着描,保准你很快就会了 。”
宝儿马上跃跃欲试,说:“那就赶紧开始写吧 。”
“好,马上就写 。”
窦光鼐将早已准备好的纸笔拿出,自己一份,宝儿一份 。窦光鼐拿过一个泥娃娃,将上面的名字写在纸上 。宝儿就照着先生的样子写上 。还别说,宝儿记性真不错,一气写出十多个泥娃娃的名字 。
窦光鼐说:“今天就先写这些吧 。”
谁知宝儿却舍不得住手,兴致越发浓厚 。窦光鼐见状却让宝儿不着急,告诉他“贪多嚼不烂” 。
就这样,宝儿学习的兴致被彻底调动起来 。为了早日将泥娃娃的名字记住,会写,他勤学苦练,就连吃饭的时候都用筷子蘸着咸菜水在桌子上比画……
仅半年的时间,宝儿学会了《百家姓》《三字经》,还有一些常见字 。光阴似箭,转眼六年过去了,宝儿参加乡试中了秀才 。后来在诸城北乡一带,还是个很有名气的文人呢!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