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人的民间故事




泥人的民间故事

文章插图

诸城北乡有个张财主,人称“张百万” 。他家虽然富庶,却人丁不旺 。多年过去了,几房太太没一个有动静 。几经调治,终于,在张百万五十三岁那年,三姨太生下了一个男孩子 。老来得子,一家人欣喜若狂,对这个男孩子更是宠爱有加,取名“宝儿” 。
宝儿在全家人的关爱下长大,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 。张百万一直觉得自己读书少,这些年虽说赚得盆满钵满,但内心却一直笃信“诗书济世长” 。他把这样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好好读书,给老张家光耀门楣 。于是,张百万请来了诸城最好的教书先生 。但是,没过多久,先生便主动请辞 。原来,这宝儿虽生性聪颖,但从小娇生惯养,调皮捣蛋一个顶十个,让他读书写字就不行了 。教书先生软硬兼施,使出浑身解数,宝儿是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先生只好走人 。后来,张百万请了一个又一个教书先生,但没人教得了宝儿 。最后任凭张家出几倍的资财,也没有人敢来应聘了 。
这一年,朝廷上书房总师傅窦光鼐告老还乡回到诸城,远近的亲戚朋友都来拜访 。张百万也在其中 。但他可不仅仅是来联络感情,更重要的是希望向窦光鼐讨教教育孩子的方法 。张百万说明来意,窦光鼐便把宝儿叫到面前,问了一些问题,便断定这孩子有才智,当下就说:“让我来试试吧 。”
【泥人的民间故事】众人听罢,都以为听错了 。一个曾经的上书房总师傅,一品大臣,怎么能屈尊来教一个平民小孩子?而且是个小皮猴!
窦光鼐对众人说:“我已经上了岁数,在京几十载,未曾给乡亲父老做过什么,心中不免内疚 。如今我告老还乡,闲着还觉得憋闷,和孩子一起玩玩,未尝不是一件有趣的事 。这孩子好动,不愿读书,又碰上了一些古板先生,死教硬灌,把孩子弄怵了 。看在老亲戚老朋友的分上,我就来试试 。若是孩子成了器,也给教书先生们一个启示 。”
窦光鼐自愿到张家当教书先生,张家自然欣喜若狂,当下就吩咐下去,一切听先生的!窦光鼐事先让张财主在学堂前面的空地上,准备好一堆黏土,一个做泥娃娃的木头模型 。
拜师这天,按窦光鼐的要求,张百万将宝儿带到先生面前后就离开了 。窦光鼐绝口不提教书的事,只是自己在一堆黄土旁忙活 。他用铁锨将黄土弄出一个小窝,把水桶里的水舀上两瓢,然后和成泥,接着蹲下身来,抓起一把泥,放在两个模子里捏吧捏吧,倒出来就是个笑眯眯的泥娃娃 。
宝儿看着,手就痒痒起来,不声不响蹲下身来,用手挖泥,在手里捏成团,递给窦光鼐 。窦光鼐接过来,放在模子里,填充夯实,很快,一个栩栩如生的泥娃娃又做好了 。宝儿看了,嚷着也要用模子做泥娃娃 。窦光鼐说:“莫着急,想让泥娃娃有生气,你要先把其他工序学会了 。先去帮爷爷提点水来如何?”宝儿听了,两只大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从此天天围着先生转 。他有时帮着提水和泥,有时静静地看着泥土在先生的把玩下变成娃娃 。趁先生抽烟的工夫,他还模仿起先生的架势,也在模子里鼓捣起来 。
刚做出来的泥娃娃,要先放在阴凉处晾着,晾到半干不湿的时候,再拿到太阳地里晒 。夜里怕露水,天一黑就要一个个搬到屋里放着,天明后再搬出来 。这个活,先生便交给宝儿做 。日子多了,泥娃娃越做越多,干湿混杂,哪个该晾,哪个要再过些时辰,分辨起来要费很大的工夫 。窦光鼐自称年纪大,眼力不好,要宝儿帮他分 。宝儿左看右看,那泥娃娃长得像极了,怎么也分辨不出来,就着急地让先生想办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