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出舱在太空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近日航天员出舱活动一事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 对于他们出舱的很多事情也是大家比较好奇的 , 其中就有很多网友表示航天员在出舱这7个小时里是怎么喝水的 , 那么航天员出舱七个小时怎么喝水 ,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要具备什么条件 , 接下来大家就随见闻坊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文章插图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航天员出舱七个小时怎么喝水
昨日 8 时 11 分 , 我国航天员刘伯明成功开启天和核心舱节点舱出舱舱门 , 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 , 先后从天和核心舱节点舱成功出舱 。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 , 航天员顺利完成出舱任务 。
据央视新闻 , 我国航天员出舱时 , 航天服中配有饮水袋 , 可随时喝水 , 不会出现 7 个小时没水喝的情况 。
了解到 , 航天员本次出舱要身穿 120 公斤的舱外航天服 , 还需要携带多种工具 , 来进行设备的安装等作业 。这些工具安装在金属框架构成的微型工作台上 , 可以固定在航天服的腰部 , 共有 9 种 12 件 。
经过约 7 小时的出舱活动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 , 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 , 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安全返回天和核心舱 , 标志着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
目前 3 名航天员状态良好 , 后续在轨飞行期间还将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 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

文章插图
航天员为何要太空行走?
出舱活动 , 又被称作太空行走 , 是指航天员或宇航员离开载人航天器乘员舱 , 只身进入太空的活动 。由于太空环境恶劣 , 航天员要面临失重、低气压和气温不稳定以及强辐射等诸多挑战 。
机器人或自动化技术通常是人类出舱活动的替代方案 , 但目前设计能执行预期任务之外或超出已知任务参数范围的机器人成本高 , 且技术尚不成熟 , 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而航天员的出舱活动效率较高 , 并且对意外故障和突发事件做出响应的能力较强 。正如建造摩天大楼需要建筑工人和起重机一样 , 出舱活动需要航天员和机器人共同完成舱外作业 。
宇航员在舱外维修卫星或其他航天器 , 可以避免将它们带回地球修理;在舱外开展科学实验 , 有助于科学家了解太空环境对不同事物的影响 。宇航员还可以在舱外测试新设备 。
在舱外作业中 , 航天员或宇航员主要开展卫星捕获和维修、更换电池、舱外维修、外部航天器组件的组装及连接、特殊实验或测试等工作 。
航天员太空行走“不用脚”
问:能否简单介绍一下太空行走的含义?
答:在《太空旅行》一书中 , 俄国的齐奥尔科夫斯基最先从科学意义上提出了出舱活动设想 , 并认为要实现出舱活动须给航天员提供舱外航天服、气闸舱和安全绳索 。
不少人以为太空行走是在宇宙空间中散步 , 其实不然 , 因为在载人航天器舱外活动 , 一是空旷的太空无路可走;二是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 也没法用脚行走 , 他们移动身体是靠手、机械臂或载人机动装置 。为了方便航天员舱外活动 , 舱外专门装了一些扶手 , 航天员可以像攀岩一样移动身体 。所以这就要求出舱航天员上肢力量比较大 , 体力要很好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