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磁山遗址地处华北地区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地带,四周山峦起伏,南洺河,穿越西部山区东入漳河水系滏阳河 。遗址西依太行山系脉红山,东邻鼓山,位于南洺河北岸的河旁高台地上,台地高出河床25米 。在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湿润 。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粮食及其它作物 。磁山与鼓山隔河相望,远处层峦叠嶂,山森茂密,野兽出没,成为狞猎的好场所 。形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是由于古代人都靠近水源居住,以后随着水位下降,导致河床下切,人们不断移近河床 。距今8500——2500年的“全新世”中期,是“全新世”的高温期,当时共同的河流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雨量也多 。根据孢粉分析,距今7500——5000年,我国气候平均气温比现在高2摄氏度至3摄氏度,降水量比现在多500至600毫米 。新石器晚期,磁山遗址的降水量减少和水位下降,因此导致河床下切,近使古代磁山人不断移近河床 。

文章插图
磁山文化遗址发现的房屋基址,是当时我国发现最早的半地穴式人类居室建筑基址 。根据已发现的房屋遗迹各柱洞位置 。可以推测些房子采用比较进步的本架结构修筑的 。当时南洺河流域本材资源相当丰富,加工也比较容易这是当时盛行本架结构的主要原因 。
磁山文化从发掘遗址中房址看,房屋建筑为圆形或椭圆半地穴式,即从地面向下挖一个土坑,再搭架盖成的 。其中还保留着前期竖式袋状建筑的痕迹,即穴壁内收 。房址面积6——7平方米左右,部分房址有二三级台阶或伸出坑外斜坡式门道供人们出入 。
磁山遗址中发现了一些房屋建筑构件,这些构件是1、柱子及柱子横绑的本杆,2、用树条或苇子编织的箔;3、席子,可以推测当时建房子,是先立柱子,再在柱子之间横捆几根较细的木杆固定牢固,然后把织好的箔转在外边,并用麻绳、荆条之类东西把柱子、横杆与箔统一连接,在房顶在上面盖上席子,铺盖谷草,在箔的外面及盖有席子和谷草的房顶上厚厚地抹上一层泥,等泥一干,就用火烧烤,直至烧红泥土变硬,这样一来,抹在箔上的泥就成了坚硬的屋墙,席子谷草上的泥土就成了大瓦一样的屋顶 。这样的屋顶和屋墙,不怕风吹雨淋,相当坚固 。根据发掘出来的种种资料推断“半地穴室”居直的屋顶应该是锥形或蘑菇状,房屋的外形类似蒙古族人民所住的“蒙古包 。”

文章插图
磁山遗址的房屋虽然已经倒蹋了,被历史的尘埃封存了八千年,现在本柱,箔、席子统统都不存在了,但他们的痕迹却深深地印在那微微发红的坚硬的泥块上,可以看出房屋的建筑形式,并且可以发现当时的建筑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平 。屋内挖掘建有灶址,灶址冬天作饭取暖使用 。地面铺着谷草,兽皮,并放置着生活用品 。在居住区还建有圆形式或者方形窖穴,这是窖穴是用来储藏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食物的“仓库” 。磁山先民建筑半地穴房屋门朝南或东南,房屋相当于离巽门,并且一律治阶进室,风水文化一直影响到今天人类 。建筑结构使用了柱子、长椽、(或斜梁)、横梁等木结构构件和木骨泥墙 。这种结构的出现,是半地穴式建筑发展成为地面建筑的关键,也为后世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形式奠定了基础 。磁山先民的建筑与以前纯粹在地面以下的地穴式建筑相比,虽还很简陋,但由于居住地面以下,所以冬暖夏凉,同时因房顶部分在地上,因此通风和日光也比较好 。
- 青蛙入屋风水好吗
- 螃蟹公母怎么区分,哪个好吃
- 韭菜花怎么做好吃
- 河蟹怎么蒸好吃蒸多长时间
- 拖延症怎样医治最 拖延症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 海蜇头怎么做好吃
- 怎样煮小米粥又快又好吃
- 板栗怎么炒好吃
- 酒柜上摆放什么物品风水好 酒柜的位置 风水禁忌
- 马鲛鱼怎么做好吃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