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葬 出葬时,首先由男孝偕哀乐队绕村一周,以示出葬,乡邻闻此,即前来送葬 。然后移棺于棺罩内,由长子或长孙摔纸盆送葬 。男孝扯纤,女孝扶柩,乡邻抬棺,亲友随后,在哀乐声中哭送墓地掩埋 。最后回家宴待亲友、乡邻 。
守服 服期三年 。葬后每七天一奠,连续七次,谓之七尽 。百日及每年卒日再奠 。先年为头周年,次年为二周年 。三周年是祭奠活动中最隆重、最盛大的一次,其礼俗与祭奠相同 。奠毕,除服 。守服期间,最早在“百日”前,子孙不能嫁娶 。建国后80年代后期,厚葬之风如同婚嫁奢华之风一样,相互攀比,愈演愈烈 。一些有钱有权的人家,耍阔气,讲排场,请鼓乐,摆床子,做道场,放电影,演大戏,盛宴广待亲友、乡邻,并以此敛财 。一些平日不善待老人的人也以此争荣,亦受到社会舆论的普遍非议 。
青年男女、少年儿童的丧葬不从此礼俗 。
生日礼俗
女人生小孩俗称“坐月子” 。孩子降生后,给产房门帘上系一小红布条,意为告诫闲杂人不得随便入内 。丈夫去祖坟烧纸,告知先人家中添口,第二天女婿带上四色礼去岳父家报喜 。娘家人得知,即带补养食品前来看望女儿 。至亲知道后,也同样带食品看望,俗叫“看月婆” 。婴儿出生三十天,家人要设宴招待亲朋乡友,俗称“做满月” 。生男孩在三十一天做满月,生女孩在二十九天做满月,俗有“男要长,女要爽”之说 。做满月时,亲朋多带布料、衣物、鞋帽和食品等前往庆贺,同时给婴儿赠压岁钱,俗称“挂串串” 。娘家礼物为重,除家礼外,讲究给婴儿送单、夹、棉四季衣裳和鞋袜童帽 。民国时期,有送长命锁、项圈、手镯等银货 。现时送儿童睡床、玩具、小童车等 。主人设宴招待 。满月后,产妇抱婴儿去娘家住几天,叫“挪窝” 。小儿长到周岁,一般家庭要给孩子做岁,设宴招待亲朋 。旧时,还要举行“抓周” 。即放置各种东西,让小孩任意抓取以观其志向 。现在,多数家庭在这天给孩子照周岁像留念 。
小孩、大人过生日,一般比较简朴 。小孩过生日,家长只是给煮个鸡蛋吃;大人过生日,家人只是给吃顿面条,故县俗有“小孩生日一个蛋,大人生日一碗面”之说 。
老年人过生日称“做寿” 。老人花甲之年,儿女们开始为老人祝寿,以示敬老 。有钱有势的人“做寿”,下请帖,备酒席,大操大办 。一为扬名显贵,一为敛收钱财 。一般寻常百姓为老人做寿,只是小宴招待一下近亲或在生日时吃碗长寿面了事 。
建国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寿宴普遍比较丰盛 。一般早饭讲究吃长寿面,午饭酒宴招待 。晚辈要向老人敬酒,平辈互相祝福 。逢十大寿时,有邀请自乐班唱戏、演电影、放录像或拍寿照留念 。
建房礼俗
旧时建房要请风水先生看庄基,然后择吉动土 。新房上梁之日,亲友送红绸、鞭炮、酒肉、菜蔬等礼品前来“醮梁”,乡邻主动前来帮忙 。上梁时先祭神灵,给梁正中挂红布,上书“吉星高照”、或“紫气东来”、或“上梁大吉”等横额 。上梁毕,主人设酒宴招待亲朋乡邻 。建国后,看“风水”、祭神灵的封建迷信习俗已废,但亲友祝贺,乡邻帮忙的习俗依然存在 。
交往礼俗
旧时,县人社会交往主要在家族、亲属及邻里范围内进行 。清末以前,人与人的关系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尊卑长幼,男女之间,界限分明,礼度森严 。其时,尊卑相见,须行大礼;长幼相会,定得请安;男子远归,须先见高堂;媳妇省亲,须跪拜公婆;一般人遇面,须作揖问候 。民国以来,跪拜礼逐渐被鞠躬、握手礼代替 。亲戚交往分远近,视舅家为上司衙门,姑舅亲为金刀割不断的至亲,县民谚有:“姑舅亲,心连心,打断骨头连着筋”之说 。亲戚相互往来一般保持在三代间,以后逐渐淡漠直至断亲,俗有“姑死啦,舅埋啦,老表手里不来啦”之说 。交往中,客人来家,主人笑脸相迎,让至家中,敬烟沏茶 。吃饭先让客人,长者就坐上席 。客人告辞,送于门外 。亲友若遇天灾人祸,知后一定得前往探视或资助财物 。
- 芝芙草拔 风水宝地的草平时可以拔吗
- 哪里有教看风水的
- 墓建在水上是什么风水
- 男主人腰痛注意什么风水 男主人腰疼风水化解
- 助复合的风水 植树助长风水好吗
- 屋后有水库风水怎么样 风水前朝水库怎么布局
- 新居入伙风水 农村新居入伙风水布局图
- 风水方位怎么确定 以什么为中心 风水中的偏位指什么
- 农村最神的风水故事 富川风貌
- 风水上水井里有青蛙好不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