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声音( 二 )



地雷声音

文章插图
你是否理解我化作了山脉 。
战后,守卫法卡山的任务,由叶永宁所在的九团移防给了曾生所在的七团一营 。虽然激战不曾再有,但零星的战斗几乎从未停止 。1982年,从另外一个师调我们师的杜师长第一次到前沿阵地,一发子弹射来,击伤了师长身旁的警卫员 。

越南军队擅长偷袭,狙击手也有些功夫 。化装成边民的越南特工队时常渗透到中国境内伺机破坏 。防特工、防狙击便成了边防部队的一项重要任务 。尤其是在这样的节日期间 。所以,连前来采访的记者,也要枪不离手 。吴志帆大学毕业不久,接过枪的时候,激动的手在颤抖 。

地雷声音

文章插图
法卡山主阵地坑道口 。
法卡山守备部队毕竟是一支英雄的部队 。几年之内,硬是在越军的冷枪冷炮和不断袭扰下建起了营房和永备工事,还把整个山头绿化的郁郁葱葱 。1984年春节,胡耀邦总书记视察法卡山,亲笔题词:“法卡山,英雄山 。”

法卡山乃至我们边防三师的名气越来越大,一年四季总有记者到边防采访 。当了师里新闻干事的我也就一趟一趟不停地往法卡山和其他前沿阵地跑 。当兵4年,还未休过一次假 。那时候边防部队条件艰苦,我们随便裹上件大衣就在阵地上将就一夜 。即便如此,像吴志帆这样的记者也毫不在乎,连春节也告别亲人,跑到边防与前线官兵一起度过 。
到了1985年的时候,法卡山上的吃住行已经有了明显变化 。永备工事贯通每一座山头 。靠着柴油发电机,基本解决了照明难题 。虽然信号时断时续,但也能够看上电视 。只是附近边民极少,肉菜供应还不够充足 。不过,也比前些年好多了 。

地雷声音

文章插图
作者(左三)在法卡山阵地 。
我刚当兵那会儿,连队在另一处阵地执勤 。那地方方圆几十里只零星着几十户人家,山路崎岖又不通电,除了极小的一块地方外,三面都是雷区,种不了菜也贮存不了新鲜肉菜,主打菜基本上是榨菜、萝卜干、海带、罐头,外加土豆和萝卜之类 。有个擅长美术的战士创作了漫画登在了报上,标题就叫做《连队菜谱》,画面上的内容是,“菜谱:午餐,萝卜白菜;晚餐,白菜萝卜” 。连长气得把报纸甩在美术兵面前,“画个头啊,瞧你那点出息,就知道吃吃吃,咋不画画咱们人在边关胸装祖国的豪迈气概呢?”

那时候边境线流传着一首模仿夏明翰烈士就义诗写成的战地诗,“吃苦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吃亏我一个,幸福十亿人” 。我们也确实像战地诗所说的那样,有种边防军人发自内心的崇高感 。不过日子长了,总有那么几个战士忍受不了 。一个胖胖的四川籍的胡副班长属于肉食动物那种,平日里常常挂在嘴边上的就是“来个鸡肉烧茄子咋样,最好是鸡肉多点茄子少点甚至没有茄子那种” 。那个夏季接连暴雨,几个星期没闻到肉味儿,胡副班长每天摇摇晃晃潜伏归来,几次定定地望着拴在坑道口的军犬呈思索状 。直到有一天,当着军犬引导员的面,冷不丁地冒出了他的幻想:“如果这家伙一不小心跑进雷区,轰,咱们是不是就能吃到狗肉火锅了?”军犬可是我们的无言战友 。引导员一听急了,松了牵狗绳,追着胡班副满坑道乱钻,恨不得让军犬撕碎了他 。
我把这则故事讲给吴志帆听 。他笑得捂着肚子转了好几个圈 。说,你把它写成小说吧,作为新闻可能发不了 。连长说得也对,革命战士咋能提吃穿呢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