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风水宝地图片 钟鼓楼风水宝地图片( 二 )


那他们为什么又万里迢迢的从“云南”来到这里的呢?
原来,明代初年,倭寇不断侵扰山东沿海地区,为防倭寇侵袭,明洪武中期先后在山东设置卫所 。卫所是明朝军队的建制 。卫下辖千户所,千户所下辖百户所 。到明永乐年间,又在山东沿海设营 。现在青岛沿海一带还有很多当时军队驻军留下的地名,如:鳌山卫、灵山卫、浮山所、刘家营等 。这些卫所需屯兵把守,而云南也已稳定,于是“云南”先祖即根据明朝战略转移源源不断向山东沿海迁移” 。还有一个原因,由于元末明初连年的战乱,胶东沿海地区人口锐减,田地荒芜,也需这批军户屯田开垦 。

农村风水宝地图片 钟鼓楼风水宝地图片

文章插图
鳌山卫雄崖所古城遗址
关于他们迁徙的经过,文献中只是寥寥数语:由乌撒卫城到永宁(今四川省叙永县)再至重庆,乘船,过夔门,渡三峡,抵南京,转运河,达清江口弃舟陆行,经赣榆,胶州而至鳌山卫 。他们携妻儿老小,辗转万里,一路风餐露宿,浩浩荡荡,其艰难和悲壮可想而知 。
因为迁徙前所有的军户都要先到乌撒卫军校场集结,再分批迁移,因此乌撒卫十字街上的大槐树,就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乡愁记忆 。
曾经的戎马倥偬,旖旎的边寨风情,都已成为遥远的往事 。日子还要继续,王氏兄弟在游真观旁安顿下来,他们惬意于这种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活,毕竟这里的土地更加肥沃,气候更加宜人,收获也就更加丰足 。
王氏定居后,黄氏也由山东益都、李氏、梁氏由即墨马山前村、刘氏由夏庄刘家营和即墨张家西城、纪氏由平度磨山先后迁来,逐渐形成村落,因在游真观钟鼓楼以东,取村名为钟鼓楼村,后演化为仲村 。
农村风水宝地图片 钟鼓楼风水宝地图片

文章插图
仲村新貌
【农村风水宝地图片 钟鼓楼风水宝地图片】今天,仲村已发展成为有着50多个姓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 。农耕已经成为昨天的记忆,传统的村落亦不复存在,一个现代化的美丽社区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