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催生新风口丨华为数字能源发力绿色ICT的三个逻辑( 二 )


如果将4G比喻为“和谐号”动车组,那么5G无异于C919,带宽速度获得十倍提升 。 然后呢?能耗同样惊人 。 因此,对于通讯行业来说,单位比特能效是全球运营商、设备商、研究机构、标准组织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 如能在设备能耗相当的情况下,将容量实现大幅度提升,就能获得单位比特能效的大幅下降 。
“碳中和”催生新风口丨华为数字能源发力绿色ICT的三个逻辑
文章图片

华为在这方面探索多年 。 加5G不加能源OPEX,一站一柜、一站一刀,电源效率从89%提升至97%、单瓦成本降低20% 。 这些数据,让我们得以一窥绿色5G的未来 。
绿色数据中心、绿色站点,构成了华为数字能源绿色ICT的两大利器 。 布局12年,华为数字能源站在了风口之上 。 截至目前,全球有超过340家运营商选择了华为解决方案来服务他们的网络和网站,华为在全球累计部署了1000多个数据中心 。
出道即巅峰:华为数字能源的三个逻辑
华为数字能源无疑是幸运的 。 脱胎于原先的网络能源产品线,服务于站点与数据中心业务领域客户提供的能效解决方案,在12年后因为“碳中和”成为华为主航道 。
2021年6月,当华为数字能源正式成立时,已经众多荣誉加身 。 无论是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还是全球最大离网储能项目,抑或是全球最短时间交付上线的大型云数据中心,还是斩获WWF“碳中和行动者”应对气候变化大奖,被业界认为是“出道即巅峰”的华为数字能源,凭什么?
首先是底层逻辑与“技术基因”
科技创新如同树的根系,根的深度决定了树的高度;技术扎根的深度,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 。 谁能在核心技术领域挖得最深,谁就能在行业扎得最牢 。 冰山理论告诉我们,水面高耸的冰山永远只是一角,更多的支撑在水下 。
【“碳中和”催生新风口丨华为数字能源发力绿色ICT的三个逻辑】中国科技企业抓住了全球互联网勃兴的机遇,造就了一大批巨头的崛起;但在芯片与操作系统领域,中国却与底层根技术失之交臂,从而导致中国企业在越来越高的贸易壁垒前折戟碰壁 。 不能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永远无法摆脱被别人“卡脖子”的宿命 。
“碳达峰、碳中和”的本质是左手加法、右手减法——经济总盘子做加法的同时,能源利用、碳排放却要同步做减法,底层逻辑变了,原来“先污染后治理”、“先做大蛋糕再细分蛋糕”的思路行不通了 。
脱胎于华为,华为数字能源骨子里是一家技术公司 。 到目前为止,这家年轻的技术公司,在全球有超过6000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全球布局12个研发中心,拥有全球专利,几乎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和电子公司 。
强劲的研发投入帮助华为数字能源保持了对全球前沿科技的警觉 。 2021年,公司在研发上投入了200亿美元,研发投入仅次于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
其次是用户思维与场景思维
“用户为王”一直被互联网企业视为圭臬,华为也不例外 。 从其价值观中可见一斑:以客户为中心 。
任何技术、产品、解决方案,最终都要落地于用户的使用场景 。 脱离使用场景的技术和产品,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价值 。 除了聚焦具体的应用场景,还要匹配“万物互联”框架下各应用场景的打通 。 以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光储为例,需要贯穿电力生产(光伏发电)、传输(智能电网)和使用(电动汽车、智慧园区、ICT基础设施)等高频场景,实现全场景无缝衔接 。
比如,针对ICT基础设施,华为提出的绿色解决方案,贯穿建设到运维全过程,贡献于最终PUE指标控制在1.25 。 其中包括:将传统钢筋混凝土数据中心升级为预制模块化数据中心;将传统的水冷系统升级到自然冷却系统和智能冷却系统;电源转换效率从传统的94%提升至97%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