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如何消肿止痛 痛风消肿止痛的注意事项( 二 )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化痰除湿,消肿止痛 。
中药散剂外敷
蒺藜鲜草外敷
药物组成:新鲜蒺藜草 。
治疗方法:人伏后外用新鲜蒺藜全草500~600g,捣碎后加白醋适量,装入纱布袋内表面敷以塑料膜,以达保湿目的,外敷于膝、踝关节,每日1次,每次1~2h,连续30天为1个疗程 。治疗期间不用西药,不做剧烈运动,不食辛辣和高嘌呤食物 。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
丁桂散及海浮散外敷
药物组成:丁香50g,肉桂50g,甘松50g,红花25g,山柰25g,乳香30g,没药30g 。
治疗方法:将以上二方分别烘干,研细,过80目筛,再分别装瓶备用 。
使用方法:先在患处中心点敷以海浮散0.5g,再在其上敷以加味丁桂散适量,可视红肿范围大小而调整剂量) 。再将加热后的布质黑膏药盖上,贴以双层医用胶布也可)勿令药粉滑散或泄气,应使四周皮肤与膏药紧密粘贴 。
【痛风如何消肿止痛 痛风消肿止痛的注意事项】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消肿定痛 。
双柏散外敷
药物组成:大黄2份,侧柏叶2份,黄柏1份,泽兰1份,薄荷1份 。
治疗方法:按比例制成散剂,将双柏散粉末倒入碗内,加人适量蜂蜜水调和成糊状 。临用时以生理盐水棉球擦洗患处,将调好的药物平摊在“舒适妥”胶布上,厚薄适中,再放人微波炉中加热lmin,立即敷于患处,每日1次 。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化瘀止痛 。
消瘀散外敷
药物组成:蒲公英500g,土鳖200g,苏木100g,大黄220g,泽兰250g,当归250g,乳香220g,蒲黄200g,丹参300g,三七200g,没药200g,五灵脂650g,刘寄奴250g,老鹳草300g 。
治疗方法:以上诸药,烘干研粉,过80目筛,装瓶备用 。常规消毒病变处,以梅花针重叩患处至出血,加拔火罐,出血5~20ml,约10min后取罐 。取消瘀散适量,用蜂蜜和陈醋将药调成糊状,均匀敷在患处,以纱布块覆盖,绷带或胶布缠绕固定 。嘱患者回家后定时用陈醋浇灌于纱布块上以保持药物湿润,隔日治疗1次 。
功效主治:1活血化瘀,泻热消肿,通络止痛 。
栀黄芒硝散外敷
药物组成:生栀子100g,生黄柏50g,生大黄50g,生黄芩50g,秦艽50g,独活50g,威灵仙30g,汉防已50g 。共研细末备用 。
随症加减)伴有腕、膝、肘关节疼痛者加服茯苓25g,猪苓15g,泽泻15g,桂枝15g,川牛膝15g,黄柏15g,苍术15g,土茯苓40g,车前子20g,丝瓜络10g,生甘草5g 。冷水煎沸20min后服 。
治疗方法:单个跖趾关节红、肿、热、痛者每次采用上述药粉适量配冰片10g,芒硝50g研末,以陈醋调敷患处,纱布固定,每日1次,1~7天为1个疗程 。
功效主治:清热、消肿、止痛 。
中药内服外敷消肿止痛
中药内服外敷方一
药物组成:羌活10g,独活10g,防风10g,防已12g,虎杖18g,当归10g,赤芍10g,忍冬藤30g,桂枝10g,茯苓24g,薏苡仁24g,牛膝12g,川芎10g 。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1个疗程,连服4~8个疗程 。
配合外敷方:当归、红花、血竭、乳香、没药、水蛭、独活、细辛、松节、威灵仙、桃仁、冰片共研为细末调黄酒或醋外敷患处皮有破损应避开伤口,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 。
功效主治:舒筋活血,祛风除湿,通络消肿 。
中药内服外敷方二
药物组成:黄柏18g,苍术15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威灵仙30g,秦艽15g,木通15g,桂枝12g,当归12g,赤芍12g,生地黄12g,桃仁10g 。
治疗方法:每日1剂,连煎2次,取药汁约500ml,分早、中、晚服 。
外用:适量加鸭蛋清或蜂蜜调制成膏敷患处,每日1次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