疳积多发于三岁左右小儿,是以腹大筋靑,面黄肌瘦为特征的慢性虚损性疾患,最根本的病理变化是脾胃受损,气血亏耗 。在选择治疗方法的时候,很多家长都希望选择一个对孩子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那么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吗
小儿疳积能艾灸 。
小儿疳积时间长,消耗掉身体正气,就会造成气血两虚,而艾灸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有助于补充阳气,通畅经络,补益脾肾,从而对治疗疳积起到一定的作用 。
小儿疳积分型辩证
1.脾胃不和
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少华,毛发稀疏,厌食或纳呆,精神委顿,便秘或溏,舌苔薄黄,脉象细缓,指纹红显,位在气关 。
2.脾虚夹积
形消枯瘦,腹大脐突,青筋暴露,面色萎黄,发如麦穗,黄枯干束而立,精神疲惫,躁烦夜啼,肌肤瘦而反能食,嗳腐酸臭,舌红苔黄腐,脉象弦细,指纹紫滞 。
3.气血亏耗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形销骨立,骨瘦如柴,周身肌肤干瘪皱起,啼哭无声,气怯神疲,时有低热,口唇干燥,舌红无苔,脉象沉细涩,指纹青紫,位介于气关,命关之间,此类病重,时时可有暴脱身亡的可能 。
脾胃不和型疳积艾灸
以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与任脉穴为主 。
治法:健脾和胃 。
艾灸处方: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 。
取穴方义:疳积者,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上下不通之痞病也,故本方首选脾俞,以其有健脾化湿,理气和中之功,主治小儿疳积 。
中脘居中焦,胃于任脉,为胃经之募穴和六腑会穴,具有健脾益胃,降逆和中,化湿消积之功,为治胃病之主穴 。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针灸甲乙经》曰:五脏六腑之胀,皆取三里,三里者,胀之要穴也 。
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上下通泰,何积聚只之有?以上四穴相配,为治脾胃不和疳积之要方 。
艾灸方法:
1.温和灸:以细枝艾条回旋温和灸上四穴,每穴5-10分钟,每日1次 。
2.艾柱灸:每穴可灸3-5壮,每日1次 。
脾虚夹积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经外奇穴为主 。
治法:健脾化积消痞 。
艾灸处方:章门,四缝,膏肓 。
取穴方义:肝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章门穴在肝经上,又是脾经之募穴和脏之会穴,具有疏肝健脾,化滞利湿之功 。
四横为治小儿疳积之要穴,因其病久积甚,故选用膏肓,意在滋肺健脾,益肾培元,扶正化积 。
艾灸方法:
1.艾炷灸:取章门,膏肓,用小米粒大艾炷灸之,每穴3-5壮,每日1次,3周为一疗程 。隔物灸即可 。
注:将三棱针消毒后点刺四横穴,出黄稠粘液为佳 。
气血亏耗型疳积艾灸
取穴以任脉为主,兼取督脉及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之穴 。
治法:补气益血,回阳固脱 。
艾灸处方:神阙,关元,长强,章门,脾俞 。
取穴方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乃为血,水谷精微必赖胃之腐熟和脾之转输,再加心肺阳气锻炼,方可化生气血 。本方取神阙,补益脾胃,调气暖中;用关元温肾壮阳,壮火以煖土;长强回阳固脱;章门疏理肝脾,化湿滞,是寓疏于补之中的配穴方法 。
艾灸方法:
1.艾炷灸:上方选取2-3穴,取艾炷如麦粒大,每穴灸5-10壮,间日1次 。
2.隔盐灸:取神阙穴,凡脱症急用粗盐填平肚脐,用黄豆粒大艾炷隔盐灸之,每次20-30壮 。
小儿疳积日常养护宜忌
1.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节饮食,喂养合理,进食务必定量定时,及时添加辅助食品,多吃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对吃零食,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加以纠正,建议用母乳喂养 。
- 宝宝感冒流鼻涕可以吹风扇吗 小儿感冒能吹风扇吗
- 小儿皮肤过敏怎么办 教你三招缓解皮肤过敏
- 小儿鹅口疮艾灸哪里 鹅口疮如何艾灸治疗
- 小儿腹泻有什么症状 怎么预防小儿腹泻
- 小儿遗尿症的临床表现 遗尿症按摩哪里最好
- 小儿多动症艾灸哪里 艾灸治疗小儿多动症
- 小儿遗尿艾灸位置 小儿遗尿艾灸示意图
- 面瘫能不能艾灸 面瘫艾灸部位图片
- 宝宝急性肠胃炎什么症状 小儿急性胃肠炎的病因
- 退热贴怎么用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