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掏耳朵的方法 掏耳朵要注意什么

“耳屎”在医学上名叫“耵聍”,是外耳道皮肤变态的汗腺——耵聍腺分泌的油脂状物,干后成固态,色黄或棕褐,对外耳道有保护作用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自行排出 。若耵聍逐渐凝聚成团,阻塞于外耳道内,即称耵聍栓塞 。
如何正确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 。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 。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 。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所以,不要经常掏耳朵 。特别是小孩子,最好不要掏耳朵 。
掏耳朵要注意
1、最好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耳朵朝下,则耵聍可自行出来;尽量做到不用指甲、铁签等尖锐物掏耳 。
2、不要形成挖耳习惯而频繁挖耳,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但在灰尘较多的地方或有油耳的人可适当短一点,可根据自己情况掌握 。
3、如果长期不掏耳朵,则可能形成耵聍栓塞,这时,自己就很难掏出来了,应到医院用专门器械取出 。取出后坚持用滴耳剂滴耳2--3天预防感染 。
耳屎多是怎么回事
【正确掏耳朵的方法 掏耳朵要注意什么】耳屎如果过多会将外耳道全部阻塞,影响听力 。耳屎也容易吸水膨胀,在游泳、洗头发以后,可因水份流入外耳道而使耳屎迅速膨胀,以致突然发生耳痛和听力降低 。如果耳屎位置较深,还会压迫鼓膜引起耳鸣、耳通和头晕等不适 。所以,耳屎多一定要及时处理 。
有些人耵聍腺的分泌旺盛,所分泌的耳屎也就多些 。这属于正常的情况 。这是不大用关心的,而如果你注意到你的耳屎在一定时间内突然增多,或者有下列疾病的症状,那你就得注意了 。
耵聍栓塞
这是耳屎多且硬的结果,而不是耳屎多的原因 。因为这些耳屎的特性,它们会成块,甚至堵塞耳朵,产生炎症 。这种的病的症状很明显,耳闷,眩晕,听力下降,耳鸣 。这些症状足以让你去找医生了 。
外耳道皮肤慢性充血
这个耳屎也会增多,注意,此病会引起耳鸣哦 。
中耳炎
这病有一个症状就是耳屎多,并且外耳道发痒 。这时,如果再流一些黄色的液体,那很可能就是它了 。幸好,它的症状也比较明显 。
咽喉问题
咽喉有问题,耳朵也会遭殃 。还好,这些情况会并发耳朵痒,或者耳朵疼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