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勒景点有哪些地方( 三 )


1、民俗文化博物馆
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位于天鹅河景区西侧 , 库尔勒市南市区延安路以西、喀拉苏路以南 , 建筑面积共5480平方米 。建筑包括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一楼大厅为参观接待、新闻发布、小型学术会议场所;二楼为非物质遗产----蒙古族萨吾尔登传承展示中心;三楼为非物质遗产----维吾尔族赛乃姆传承展示中心;四楼为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核心区 , 包括一个常设展厅2、一个临时展厅和工作人员办公区 。
民俗文化博物馆常设展厅以孔雀河畔 , 梨乡人家为主题 , 通过三个部分:“孔雀河畔 , 梨乡人家”;“天鹅飞来不想走”和“节日庆典 , 祈福纳祥” , 六个单元:饮水思源话西海、千家万户看门窗、缤纷色彩映染织、衣冠服饰展风姿、美食佳饮品味浓、人生和美在礼仪 , 以情景模拟、实物展示、电脑演示等手段全方位展示了孔雀河畔各民族人民生产、生活习俗 , 以及因这些民俗文化而积淀的精神风貌 。从而使库尔勒各民族为自己所拥有的文化而自豪 , 并激发更加美好的精神动力 。
展厅二楼展示的蒙古族萨吾尔登和三楼展示的库尔勒赛乃姆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 , 民俗博物馆通过建立两个非遗传承中心 , 更好的宣传了这两个非遗保护项目 , 使蒙古族萨吾尔登和库尔勒赛乃姆更好的发扬光大 。
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常设展厅突出了民族特色 , 主要展示了汉、回、维、蒙四个民族衣、食、住、行等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 民族特色鲜明 。场景展示的回族婚礼、蒙古族那达慕、维吾尔族赛乃姆都是他们本民族最有特色的内容 。常设展厅还突出了民俗特色 。如展示维吾尔族的地毯、印花布制作反映维吾尔族高超的印染技能 , 维吾尔族的制毯工艺、制印花布工艺、制印花毡工艺以及制艾德来斯绸工艺都是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另外 , 为更好地体现真实性 , 博物馆对展示的物品进行了严格的要求 , 如展示的汉族厅堂、回族厅堂摆设的物品均是清代及民国时代这两个民族的原有物品 。展馆还突出地域特色 。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以孔雀河为纽带 , 介绍了孔雀河的发源地 , 博斯腾湖、铁门关等重要场所 , 介绍了孔雀河的传统工艺制皮业、库尔勒的特产库尔勒香梨 , 介绍了特色工艺芦苇画 , 这些场景和实物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
库尔勒民俗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民俗物品有500余件(其中宋代1件 , 清代66件 , 民国200件 , 近现代200余件) , 包括服装、刺绣、纺织器、各类器物、家俱、乐器、生产工具等 , 基本涵盖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汉族刺绣、民族服装以及维吾尔族器物数量较多、工艺精美 。
2、规划展示馆
“九馆三中心”中的库尔勒规划展示馆是库尔勒展示中心的一个核心场馆、一个主要功能区 , 工程于2012年9月开工建设 , 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 , 展馆分三层 , 包括印象梨城、解读梨城和展望梨城三个部分 。设有梨城往昔、蓝图架构、聚焦民生等18个分项展厅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丝路重镇“塞外明珠、山水梨城”库尔勒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文化特质 , 展示了库尔勒规划建设发展的成就 , 憧憬了城市发展的美好明天 。
印象梨城印象梨城部分展示了各级领导关怀、塞外明珠、梨城往昔、梨城故事、山水梨城等内容 , 通过地理区位、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分别展示了“梨城”的自然风貌 , 人口规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民生产总值等一些显著成就 , 突出了库尔勒城市发展理念 , 强化了规划的引导作用 。在展馆中可以通过物理沙盘模型、半景画及虚影实模等现代高科技看到库尔勒市的城市建设变迁 。在展馆库尔勒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中有楼兰古城的复原模型及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幻影成像 。在山水梨城展区游客通过一条虚影实模的孔雀河景观廊道 , 看到库尔勒市孔雀河、杜鹃河及天鹅河实景画面 。在动感虚拟漫游区 , 游客还可以体验骑马驰骋巴音布鲁克大草原 , 乘坐热气球俯瞰博斯腾湖美景 , 乘坐沙漠车横穿沙漠公路 , 近看沙漠景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