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1、危害蜂种: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 。2、诱发病原: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3、发生规律:11~12月和2~3月发生得最集中 。4、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大龄幼虫,其中约30%的幼虫死于封盖前,约70%的幼虫死于封盖后 。5、防治措施:选育蜂种、断子清脾、加强管理 。

文章插图
一、危害蜂种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中蜂最危险的传染病,危害对象主要是中蜂(中华蜜蜂),1971年首次在广东惠阳地区暴发,1972年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中蜂养殖区,到1974年全国损失超过100万群中蜂,至今中蜂囊状幼虫病仍是制约中蜂养殖的最重要的疾病 。
二、诱发病原
中蜂囊状幼虫病是由囊状幼虫病毒中国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毒粒子呈球形,直径30纳米,空间构型为24面体,无囊膜,核酸型为RNA型,虽然意蜂等西蜂蜜蜂也会感染囊状幼虫病,但病原与中蜂囊状幼虫病不同,两种病毒实际上是独立的病毒株 。
三、发生规律
【中囊病 中蜂囊状幼虫病,附其防治措施】中蜂囊状幼虫病通过工蜂喂饲活动传染给健康幼虫,温度、湿度不稳定且蜂群处于繁殖期容易发病,从一年来看发病高峰期多在10月至翌年3月,特别是11~12月和2~3月发生最集中,而气温高并且稳定的4~9月不容易发病,另外患病蜂群在夏季常常可以自愈 。
四、典型症状
中蜂囊状幼虫病主要危害大龄幼虫,其中约30%的幼虫死于封盖之前,约70%的幼虫死于封盖之后,死亡幼虫直卧在巢房下方并且头部翘起,体色先变成黄白色,再变成棕黄色,内部组织液化并且液体中大多呈现颗粒物,病死幼虫房盖下陷并且大多被工蜂咬开或穿孔 。
五、防治措施
1、选育蜂种:病害流行时发病轻或不发病的蜂群可以作为种群来培育新王,但在选择抗病品种时,要注意杀死病群中的雄蜂,连续筛选几代后就能提高蜂群对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抗病力 。
2、断子清脾:蜂群发病时必须及时断子清脾,具体操作是幽禁蜂王或换王让蜂群出现断子期,目的是为了让工蜂清扫巢脾,避免重复感染,同时还要严格对蜂箱和巢脾进行消毒 。
3、加强管理: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流行与气温正相关,所以气温低或温差大时应做好保温工作,同时应及时合并弱群,并且确保蜂多余脾,此外还要注意给蜂群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
- 下痢病 蜜蜂副伤寒病,附预防措施
- 蜜蜂孢子虫病,附预防措施
- 蜜蜂螺原体病,附详细介绍
- 阿米巴病 蜜蜂马氏管变形虫病,附具体介绍
- 中蜂大幼虫病,附病原和防治方法
- 蜜蜂黄曲霉病,附详细介绍
- 茎基腐病症状及防治方法 小麦茎基腐病是什么原因引起形成
- 贵州纳雍中蜂,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
- 华南中蜂的形态特征,品种特性有哪些
- 北方中蜂,附形态特征和品种特性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