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1、炭疽病: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栽培 。2、角斑病:加强苗期管理,套种豆科植物 。3、灰色膏药病:调整林木密度,对病老株合理修剪,去掉病老枝 。4、绿尾大蚕蛾:应避免与其他林木药材混栽,在成虫发生期使用黑光灯诱杀 。5、大蓑蛾:人工摘除虫囊 。6、山茱萸蛀果蛾:及时清除早期落果 。

文章插图
一、炭疽病
【山茱萸病虫害防治技术,附防治要点】1、危害特征
炭疽病又名黑斑病、黑果病、黑疤痢 。幼果发病(果炭蛆)多从果顶侵入,病斑从果顶向下扩展,病部黑色,边缘红褐色,病斑逐渐扩展到全果,果实黑干收缩,多不脱落 。成果发病,病斑最初是棕红色的小点,病斑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的黑色凹陷病斑,病斑边缘是红褐色,外围有红色的晕圈 。病原菌侵害叶片(叶炭蛆),最初是红褐色的小点,之后扩展成褐色的圆形病斑,直径约为1~4毫米,病斑边缘为红褐色,周围有褪色的晕圈,病斑经常穿孔脱落 。果炭疽病发病盛期为6~8月,叶炭疽病发病盛期为5~6月 。
2、防治办法
选用土层深、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种植,不可过密,加强管理,病期少施氮肥多施磷钾肥,促进植株健壮,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减轻危害 。清除落叶、病僵果深埋或烧毁,减少感染源 。发病初期用1:2:200波尔多液喷洒 。
二、角斑病
1、危害特征
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发病,初期叶正面出现暗紫红色小斑点,病斑边缘不明显,只有表皮细胞变色,叶片背面无症状,果实发病,锈褐色圆形小点,直径1毫米左右,病斑数量多时,连接成片,使果顶部呈锈褐色,只侵害果皮,病斑不深入果肉 。从5月发病,一直危害到10月末,7月是发病高峰 。
2、防治方法
加强苗期管理,套种豆科植物,减少壮株,去除病叶,通风透光,减少侵染病源,增加磷钾肥和农家肥料,提高植物抗病能力,5月份树冠喷洒1:2:200波尔多液保护剂,每10~15天1次,连续3次,或者喷50%可湿性退菌特800~1000倍液 。
三、灰色膏药病
1、危害特征
灰色膏药病一般发生在20年以上的老树树干或枝条上,病斑贴在枝干上形成不规则的厚膜,像膏药一样,所以被称为膏药病 。土壤贫瘠、排水不良、土壤湿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植物生长弱时发病严重 。
2、防治方法
加强养护管理,调整林木密度,密度过大的要进行去弱留壮,去小留大,用来调节光照条件,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合理修剪病老植物,去除病老树枝,更新植株,保留内膛发出的生长枝,逐渐更换病重枝干,减少病原来源,用刀刮菌丝膜,在病部涂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石灰乳,在伴生病菌的介壳虫发生期树冠喷洒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防治,发病初期喷1:1:100的波尔多液保护,每隔10~14天1次,连续多次 。
四、绿尾大蚕蛾
1、危害特征
绿尾大蚕蛾又称水青蛾、燕尾蛾、大青虫 。幼虫取食叶片,引起半透明的斑点、孔洞和缺刻,严重时可以把全叶吃光,高龄幼虫还可以吃叶柄,对山茱萸药树的正常生长、药材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 。通常发生在5月中旬~10月上旬 。
2、防治方法
山茱萸药树应避免与枫杨、榆树、核桃、杜仲、牡丹、芍药等其他林木药材混合栽培,有利于管理和预防,在成虫发生期间,用黑光灯诱杀,发病初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雾,产卵盛期人工取卵或幼虫盛发期人工捕捉 。
- 山茱萸的产地分布,附其产地环境
- 西洋参病虫害防治技术,附发病特征
- 荷兰豆的病虫害防治,附荷兰豆病虫害发病特征
- 龙骨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附疮痂病病症
- 如何挑选山药的好坏 选择好的山药的技巧
- 山竹长在树上还是地上 从哪里长出来的
- 山茱萸与吴茱萸的区别,详细介绍
- 云南保山龙陵首次发现缅甸球兰 由9种增至10种
- 常春藤和爬山虎的区别,详细介绍
- 穿山甲和食蚁兽的区别,详细介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