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豚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附症状和病理变化( 二 )


5、其他病型:豚鼠巴氏杆菌病也可表现为化脓性结膜炎、子宫内膜炎(母豚鼠)、附睾与睾丸炎(公豚鼠)、各处皮下和脏器的化脓性炎症 。眼结膜和子宫粘膜呈化脓性卡他变化,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子宫腔积脓 。其他组织器官主要是脓肿形成 。
四、鉴别诊断
本病因表现出多种病型,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与豚鼠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区别:豚鼠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有卡他性鼻炎或肺脓肿,但无中耳炎,病原为多形态的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
2、与葡萄球菌病区别:葡萄球菌病主要病变为脓肿和脚皮炎,脓肿多发生在皮下和肌肉,肺和其他内脏罕见,无化脓性鼻炎、中耳炎等病变 。
五、治疗方法
1、豚鼠群应自繁自养,禁止随意引进种豚鼠 。必须引进时,必须先检疫观察1个月,健康者才能入场 。
2、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严禁畜、禽和野生动物入场 。
3、有本病的豚鼠场可以用豚鼠巴氏杆菌苗或禽巴氏杆菌苗进行预防注射 。
4、一旦发现本病后,立即采取隔离、治疗、淘汰和消毒措施 。
5、治疗可使用以下药物:链霉素每公斤豚鼠体重5万~10万公司,青霉素2万~5万公司,混合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天;庆大霉素每公斤豚鼠体重4万公司,1次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续3天;磺胺二甲基喹(sm)内服量每千克体重0.1克,每天1次,肌肉注射量每千克体重0.07克,每天2次,连续4天 。
六、预防措施
【黑豚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附症状和病理变化】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预防必须依靠建立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 。可通过剖腹产建立无巴氏杆菌的豚鼠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