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在创新中谋发展 , 创新能级不断提升 。 2021年 , 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挂牌运行 , 河南省科学院重建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建设融合并进;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 这是去年全省科技部门获批的唯一一家国家级战略平台;实施“数字豫才”计划 , 不断完善“人才+项目+资本+场景”机制 , 引进哈工大、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建立新型研发机构 , 先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127个 , 引进青年人才10.6万人;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交易运营(郑州)试点平台 , 创新“交银保”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开通商标质押绿色通道 , 加快知识产权在郑转移转化 。 去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12家、增长43% , 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增长28% , 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
 “瞄准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 今年 , 郑州既要通过改革使创新引擎加速 , 又要通过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 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 ”郑州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今年要加快河南省科学院和中原科技城在空间布局、人才机制、服务政策等方面融合发展 , 科学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 , 构建“研发在郑州、孵化在周边、转化在全省”的科创格局 。 打造“智慧岛”双创服务模式 , 探索“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 。 持续深化人才发展机制 , 实施智慧郑州人才工程 , 开展大学生留郑计划 , 实施青年创业行动 , 建立100亿元青年创新创业基金 , 规划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园 , 今年招引青年人才20万以上 , 五年引进100万以上 , 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市 。
 以改革优服务 , 为高水平开放创环境 
 开放是一座城市竞争发展的决胜之举、战略路径 。
 随着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和航空运输快速发展 , 郑州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 , 以“四条丝绸之路”为标志 , 在内陆地区形成比较优势 , 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 跻身于改革开放前沿 。 2021年 ,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实现退货全流程的链条式监管 , 降低了企业经营成本 , 被海关总署全面推广;郑州—卢森堡航空“双枢纽”建设成效显著 , 助推郑州机场货运量跻身全球机场50强;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药品试点获国务院批复;制定郑州片区自贸2.0升级版实施方案 , 形成14项制度创新成果 , 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级联席会议对郑州片区聚焦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做法和成效予以肯定;建立与广西钦州港合作机制 , 探讨建立中原地区陆海新通道 , 打开与东盟及粤港澳大湾区合作渠道 , 全市对外经贸合作、“买全球卖全球”更加广泛 , 内陆开放型城市特征日益显现 。
 改革是开放不断扩大的过程 。 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 , 郑州既要以制度机制创新推动开放 ,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 又要以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全面深化 , 推动高质量发展 。 要深入研究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规则 , 加强开放规则机制创新 。 高水平建设自贸区2.0版 , 推动自贸区向航空港区拓展 , 形成“临空+自贸+保税”的叠加优势;加快与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 , 建立与中原科技城政策共享机制 。 以“空中丝路”为引领 , 深化“四路协同”机制创新 , 加快建设以“一单制”为核心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 , 巩固提升郑州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节点地位 。 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为引领 ,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 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 努力打造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深感信赖、倍感温暖的营商环境 。 创新招商引资制度机制 , 大力推广“产业园区+创新孵化器+产业基金+产业联盟”引资模式 , 持续招大引强、招新引精 , 实现利用外资水平大幅度提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