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很常见 , 一些养生场所就有了 , 在家里也可以自行拔罐 。但在拔罐过程中 , 有哪些事项要注意的呢?下面一起来看下 。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后皮肤颜色鉴别 拔罐注意事项】1.罐印紧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淤 , 如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 , 患部受寒较重也会出现此印迹 。如印迹数天不退的 , 通常表示病程已久 , 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调理 , 如走罐时出现大面积黑紫印时 , 提示风寒所犯面积大 , 应对症驱寒为主 。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的 , 一般提示有局部寒凝血瘀 。
3.罐印呈散在性的紫点 , 深浅不一 , 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症 。
4.淡紫发表伴有斑块的 , 一般提示以虚症为主 , 兼有血瘀 。如斑点在穴位处明显的 , 表明此相关内脏虚弱 , 比如在肾俞穴处呈现 , 则提示肾虚 。
5.罐印鲜红而艳 , 一般提示阴虚或气阴两虚 , 阴虚火旺也会出现 。
6.罐印呈鲜红散在点的 , 通常在大面积走罐后出现 , 不高出皮肤 , 如系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 , 则提示此穴所相关的脏腑异常或存在病情 。我常在临床上走罐寻找此类红点用针刺来治疗、调节内脏功能 。
7.走罐或吸拔罐后 , 没有罐印(或不明显的) , 或虽有但启罐后立即消失 , 
恢复常色的 , 提示身体基本正常或病情尚轻 。
8.行罐或坐罐 , 容易起水泡的 , 提示湿气较重 , 若在患部出现较多小水泡时 , 预示由水湿所致 , 会有理想的疗效 , 需要连续的多次拔罐 。
9.若走罐时出现风团(如急性寻麻疹状) , 提示为风椰所致 , 或是过敏性体质 。
10.随着病情的好转 , 罐印也会随着减轻 , 且不易现罐印 , 可以预示病情的归转 。
拔罐注意事项
拔罐后局部皮肤出现水泡、水珠、出血点、瘀血等现象均属正常治疗反应 。有时留罐过长 , 皮肤亦会起水泡 。小的不必处理 , 会自行吸收 , 但需防止擦破;大的用消毒针刺破放水 , 然后涂上些紫药水 , 以免感染 。另外如果不是留罐过长 , 水泡较大时 , 常提示病情较重 。拔火罐时 , 还应注意:
1、拔罐时 , 应选择丰满、有弹性的肌肉部位 。凡皮肤过敏、皮肤破损、肌肉瘦削、毛发过多和孕妇腰骶部、腹部都应慎重使用 。
2、体位必须适当 , 最好采用卧位 , 一经拔上 , 不宜移动体位 , 以免火罐脱落 。
3、根据不同部位 , 选用大小合适的罐具 。先在应拔部位比试 , 罐口与部位吻合 , 方可应用 。
4、在使用多罐时 , 罐具排列的距离 , 一般不宜太近 , 否则因皮肤被罐具牵拉 , 会产生疼痛 , 同时因罐互相牵扯 , 也不易拔牢 。
5、在走罐时 , 不宜在皮肤瘦薄骨突出处推拉 , 以免损伤皮肤 , 或使火罐漏气脱落 。
6、起罐时 , 手法宜轻缓 , 右手持罐 , 左手拇指或食指抵住罐边肌肉 , 按压一下 , 使气漏入 , 吸力消失 , 火罐就会自然脱落 , 不可使劲硬拉或旋动 , 以免损伤皮肤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