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 ,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六改火箭)实施了首次发射任务 , 将浦江二号卫星和天鲲二号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 , 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作为我国首型固体捆绑火箭 , 长六改运载火箭的研制 , 记录着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不断跨越的艰辛历程 , 谱写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的新篇章 。
文章图片
本文图均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图
开拓创新 , 跨界合作实现“再升级”
2015年9月20日 , 随着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一箭二十星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的第一枚新一代运载火箭正式入列“长征火箭家族” 。 这枚只有29.3米高、3.35米直径的三级小火箭 , 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面对我国航天事业高密度发射的增长趋势 , 八院抓总研制的现役型号都面临任务量密集、发射周期紧张、运载能力有限的局面 , 亟需研制一型具备更大运载能力、更强任务适应性的运载火箭 。
接到长六改火箭的研制任务时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长六改总师张卫东还一心投入在长征六号的关键技术攻关工作中 。 这位有着多型运载火箭研制经验的“老将”清醒地认识到 , 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 , 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 。 眼前的长征六号是一块敲开新一代运载火箭大门的“敲门砖” , 但只有研制一枚运载能力更强、可靠性更高、性价比更优的新一代中型火箭才能抢占先机 , 进一步提升我国进入空间的能力 。
2010年初 , 长六改火箭正式启动方案论证工作 。 综合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的研究现状 , 长六改火箭从论证之初便确定了采用固体捆绑的总体思路 , 即采用液体芯级捆绑固体助推构型 。 因为在运载火箭动力系统有一个共识 , 液体发动机性能高、工作时间长 , 固体发动机推力大、工作可靠、使用维护简单 , 可以免去在发射场复杂的加注流程 。 同时 , 这是当前国际中大型运载火箭的主流方案 , 美国的宇宙神5、欧洲的阿里安5、日本的H-2A等 , 也已有过多次成功发射的记录 。 在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中 , 有单纯以固体发动机或液体发动机作为推力的运载火箭 , 但固体捆绑运载火箭的研制尚属头一次 。
万事开头难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是无经验可借鉴 。 自八院参与我国运载火箭研制以来 , 从未有过捆绑火箭的抓总研制经验 , 但这反而激发了型号队伍那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前都是光杆箭 , 现在我们也开始搞捆绑火箭了!”在论证初期 , 为了优化火箭的构型 , 研制团队针对不同的芯级级数、直径及发动机台数 , 固体助推器数量、直径、分段数等开展了方案对比论证 , 组合出的火箭构型有近百种 。 比如到底是做两级半火箭还是三级半火箭?型号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 大家本着技术民主的原则 , 展开过无数次激烈的辩论 。 “三级半火箭的运载能力更强 , 但成本更高 。 ”“两级半火箭可靠性高、成本更低 , 但运载能力比三级半小……”
随着论证工作的不断深入 , 长六改火箭的构型在团队一次次的“头脑风暴”中逐渐明朗起来 。 2017年1月 , 长六改运载火箭的总体方案确定为两级半构型 , 即:芯一级3.35米直径、使用两台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 , 芯二级3.35米直径、使用一台YF-115液氧煤油发动机 , 助推采用四台2米两段式固体发动机 。 2017年9月21日 , 长六改运载火箭顺利通过由用户组织的立项评审 。 2018年10月 , 长六改运载火箭正式立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