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mius眼袋自制是两家店铺合并之后的名字 。 一开始Mimius和眼袋自制分别在淘宝和天猫上各自为营,后来Mimius雨大危机,眼袋自制也遇到发展困境,两家店铺决定“联姻” 。 但好景不长,2014年眼袋自制沈敏退出 。 2016年8月22日,Mimius眼袋自制重新上路 。 
 联姻始末 
 当年,一大批女装大C的发家都是从“玩票”开始的 。 “玩票”的C店店主朝着网红的路子走着,聚集粉丝,转化成客户,就像13KM、阮维希,当然也包括游露璐和沈敏 。 
 眼袋自制和Mimius起初的成长轨迹几乎如出一辙 。 创始人团队都是夫妻档,开始都在淘宝上卖闲置物品,玩票玩着玩着把爱好变成事业……2008年下半年,淘宝越来越提倡服饰产品真人实拍,店主和模特合二为一的方式风靡全淘宝,沈敏和游露璐作为“那些年我们追过的老板娘”拥有一帮追捧的粉丝,业绩飙升 。 有人说,做淘宝总会被买家倒逼着前行,日益上升的用户数量也倒逼着她们需要“更新”自己店铺中的产品线了,用更加丰富的产品去面对“永不满足的女孩子们” 。 彼时,国内的年轻女装品牌还没有那么多元化,去日本韩国拿一些杂志款回到国内再生产的思路在当时无疑是领先的 。 从选款到生产环节,游露璐一人包办,花下了很多心血,店铺体量增大,却爆出很多漏洞,例如:凌乱的物流环节,产品线很短,管理不规范等,作为父亲,游长发疼在心里,也想帮女儿一把 。 
 到2009年6月份,Mimius已是四皇冠店铺,“我也感觉到了电子商务的趋势,开始转移自己的部分资产转投电商 。 ”游长发表示 。 
【Mimius眼袋自制发展历程 眼袋自制沈敏怎么样了】 完全没想到,这家店铺激活了60后游长发的工作热情,他将原来传统企业的管理经验复制到网店中,帮助Mimius往正规化的公司转型 。 2010年,Mimius店铺月成交2万笔,俨然是一家中型企业的体量了 。 于是游长发着手整合供应链,2010年,Mimius自建了工厂解决了生产问题,用小组制招工人更有效生产,采用整件生产的流水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其预售模式首单量小和尾单的问题 。 这才有了后来Mimius被人津津乐道的2周内即可完成的供应链流程 。 在商业运作上,Mimius还是成长得很顺利,预售的轻模式不吃库存,也没有花大价钱去打广告,店铺蒸蒸日上时却偏偏在“感情上”出了叉子,这段故事说起来像是言情连续剧 。 简单地说,游露璐使用了男友章金国注册的店铺运营,对店铺的归属权并没有签订书面协议 。 后来感情生变,手握注册账号的章提出店铺属于自己 。 游露璐带着会员资料和资金出户,辛苦四年打造的品牌不想就此放弃,急着想找一家店铺可以嫁接 。 
 

文章插图
然而看另外一边,草根出生,缺乏传统企业历练的眼袋自制遇到了瓶颈 。 淘宝免费的流量让中小卖家尝到了甜头,卖家们开始疯狂的进驻这块不需要租金的卖场,希望可以争抢到更多的流量,便一股脑的砸钱在淘宝首焦和各色营销工具上,被盲目地推着走 。 2010年沈敏第一次接触到淘宝硬广,很快的,她就被突如其来的流量压垮了,当天营业额达到17万 。
销售数字看起来是可观的,但眼袋无法承接 。 一方面供应链缺陷,有单发不出货,而且拿货的利润空间小,每单只能赚几块钱 。 另外一方面流量下滑,因此眼袋自制对广告疯狂投入,一股脑儿砸进去800~1000万元推广费用,便陷入了资金链短缺的深渊 。
作为当时排名一前一后的淘宝大C,眼袋自制和Mimius在产品上因为各有千秋,很难比较得明白,但在供应链和市场敏锐度上来看,眼袋确实有所缺失 。 眼袋在运营一个线上品牌的时候用的还是线下传统企业的那一套,即提前一个季度确定好下一季的产品,将面料、生产、拍摄全部提前做好,这无疑是颗定时炸弹,因为互联网是一个实时更新的市场,这样做背离了原本互联网快速反应的机制,生产的产品到当季并不应景,就导致了大量库存的积压,资金难以运转 。 一家缺资金,急需投奔;一家缺店铺,急需嫁接,在淘宝小二的一簇一就下,2012年5月23日,Mimius和眼袋联姻,改名为Mimius眼袋自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