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三聚氰胺事件后 , 国人对国产奶粉信心下降 , 洋奶粉一骑绝尘 , 迅速分食着中国市场 。 尽管国家相关部门多次抽检 , 国产品牌均合格 , 但是 , 洋奶粉仍然备受国人追捧 。 此前 , “网红”奶粉贝拉米延迟注册的消息 , 牵出了以贝拉米和a2为代表的海淘爆款的代工谜局 。 这些品牌往往没有自己的工厂 , 生产靠代工 , 依托中国强大的消费市场发展起来 , 一时间风头无两 。 然而 , 面对中国奶粉新政的落地 , 如果没有代工厂出面为这些品牌注册 , 这些贴牌品牌则将面临着“灭顶之灾” 。
贴牌产品名单曝光
采访人员日前拿到一份名单 , 这些名单上记录的是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代工贴牌的品牌 。 提供名单的人士表示 , 名单中的品牌80%为贴牌代工 。 新西兰是针对中国市场代工品牌、贴牌最多的国家 , 据了解 , 新西兰在华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品生产企业有13家 , 但是贴牌、代工品牌满天飞 , 至少有100多个品牌没有自己的工厂 。 来自澳大利亚的代工、贴牌品牌也至少几十个以上 。
名单显示 , 澳大利亚的品牌包括爱惠普、高登考拉、澳明士、能力多、澳儿宝、歌德乳超白金、澳仕卡牛、澳素AUSUPP、宝乐维、Betterway等50多个 。 新西兰品牌有美康怡、可益多、abid爱必达、诗幼乐Seyala、华唐纽兰、邦立优+等100多个 , 这些品牌中80%为代工生产 。 该人士指出 , 有的品牌隐藏太深 , 不能够确认是否是代工产品 , 但能够肯定的是 , 名单中80%的品牌为代工贴牌 。
值得注意的是 , 在国内备受消费者推崇的贝拉米与a2奶粉都是代工生产 , 没有自己的工厂与奶源 , 贝拉米的代工工厂是百嘉奶酪 , a2背靠的是新莱特这棵大树 。 资深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 , 国外贴牌代工是合规合法的行为 , 由于产业发展细分 , 出现了原料供应商、生产商以及代理商等 , 但是国内这种方式行不通 , 因此国内的奶粉生产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工厂 。 这些品牌有的仅仅是研发能力、品牌或者是市场营销能力 。
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曝光了国内八成进口奶粉为贴牌生产 , 引发行业内的高度关注 。 国外注册牌子 , 再找其他企业代加工 , 然后只在国内销售的奶粉模式 , 成为了众多贴牌奶粉的标准流程 。
难过奶粉新政大关
去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奶粉新政 , 被称为史上最严奶粉配方注册制度 。 根据规定 , 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奶粉” , 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 企业现有产品和现有品牌的注册期限到2018年1月1日 , 自2018年起 , 婴幼儿配方奶粉若想在中国市场进行销售 , 必须依法获得产品注册证书 , 未注册者将勒令退出市场 。
新政的推出使得代工品牌面临的压力不小 , 如果不能在截止日期前注册完成 , 很有可能面临在中国停售 , 一旦错过时机 , 会跌倒在“新的起跑线”上 。 中国市场作为这些品牌最为依赖的市场 , 无法进来则面临着倒闭的可能 。
随着奶粉新政的推行 , 各家企业有喜有忧 。 a2是新莱特的头号工程 , 得以作为重点保护 。 据悉 , 新莱特作为光明乳业旗下的工厂 , 在此前a2宣布 , 耗资4790万新西兰元从菲仕兰手中收购新莱特8.2%的普通股 。 新莱特是在2010年开始为a2公司生产婴儿配方奶粉的 , 双方签约为期五年并可以延展 。 新莱特在坎特伯雷的201名奶农为a2公司提供原料奶 。 并非所有品牌都能像a2这般幸运 。 贝拉米原本计划通过挂靠代工方百嘉奶酪的生产工厂获取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注册审批 , 然而今年2月底 , 美国奶粉生产商美赞臣宣布收购百嘉奶酪(Bega Cheese)的维州加工厂 , 挂靠注册已行不通 。 贝拉米随后发布公告称 , 收购改变了公司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注册进程 , 贝拉米中文版的配方注册可能推迟到2018年1月1日之后 , 可能需要寻找另外的生产商帮助完成中国奶粉新政要求的注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