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炜疾忌医跟哪个医生有关( 四 )



成语炜疾忌医跟哪个医生有关

讳疾忌医的主人公是谁蔡桓公、扁鹊 。

【历史典故】

扁鹊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名医 , 医术非常高名 , 他只需诊脉 , 就能知道患者脏腑里的病 。

有一天 , 他去见蔡桓公 。 他仔细端详了蔡桓公的气色以后 , 说:“大王 , 您得病了 。 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 , 如果不及时医治 , 恐怕病情会加重的 。 ”

蔡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 , 也用不着治!”扁鹊走后 , 蔡桓公对左右说:“当医生的就爱给人治病 , 没病也说你有病 , 只为显示自己医术高明 。 ”

过了几天 , 扁鹊再去看望蔡桓公 。 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 。 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公把头一歪 , 只当没听见 , 理也没理他 。

又过了几天 , 扁鹊又来见蔡桓公 。 他看了看蔡桓公的气色 , 焦急地说:“大王 , 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 , 不能再耽误了!”蔡桓公还是不予理睬 。

又过了几天 , 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 。 他只看了一眼 , 掉头就走了 。 蔡桓公心里好生纳闷 , 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 , 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病在皮肤里 , 可以用热敷 。

病在肌肉里 , 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 , 可以吃汤药 。 但是 ,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 。 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 , 所以 , 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 。 ”

果然 , 五天以后 , 蔡桓公的病突然发作了 。 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 , 但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 。 没过几天 , 蔡桓公就病死了 。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 , 秦氏 , 名缓 , 字越人 , 又号卢医 , 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 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 , 被认为是神医 , 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

少时学医于长桑君 , 尽传其医术禁方 , 擅长各科 。 在赵为妇科 , 在周为五官科 , 在秦为儿科 , 名闻天下 。 秦太医李醯术不如而嫉之 , 乃使人刺杀之 。 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 , 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 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

2、蔡桓公:《史记·扁鹊仓公列传》称“齐桓侯” 。 这个称号源于《韩非子·喻老》中的一篇文章《扁鹊见蔡桓公》 。 这篇文章里所谓的“蔡桓公” , 据考证应该是战国时期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 , 谥号为“齐桓公” , 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 。

本名田午 , 史载他“弑其君及孺子喜而为公” , 意思是说他杀了齐废公田剡而自立 。 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 , 招揽天下贤士 , 聚徒讲学 , 著书立说 , 一时人才荟萃 , 彬彬大盛 。

相传名医扁鹊曾为他看病 , 在起病由轻到重衍变时连劝了三次 , 田午因为讳疾忌医而不听 , 后来扁鹊再来时 , 现其已病入膏肓 , 无法医疗;扁鹊只得转身而退 , 并连夜逃往秦国 , 不久田午就病发而去世了 。 《韩非子·喻老》有“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 。

其实春秋时期有个蔡桓侯 , 他是春秋时蔡国(现今河南省上蔡县一带)第七代国君 , 为蔡宣侯的儿子 , 承袭蔡宣侯担任该国君主 , 在位期间为前714年—前695年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和蔡桓公 。 这个成语出自《扁鹊见蔡桓公》 。 《扁鹊见蔡桓公》选自《韩非子·喻老》 。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韩非的著作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