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标准化是指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资源回收及信息管理等环节中 。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各类标准 , 达到协调统一 ,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

文章插图
物流标准化的分类
根据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功能 , 物流标准大致可分为三大类:
1、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 , 其间的配合应有统一的标准 。
这些标准主要有:
专业计量单位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
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
集装模数尺寸;
物流专业名词标准;
物流核算、统计标准等 。
2、大的物流系统又分为许多子系统 , 子系统中也要制定一定的技术标准 。
主要有:
运输车船标准;
作业车辆(指叉车、台车、手车等》标准;
传输机具(如起重机、传送机、提升机等)标准;
仓库技术标准;站场技术标准;
【物流标准化特点及分类介绍 物流标准化包括哪些内容】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
货架、储罐标准等 。
3、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 是指对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 。
其内容很多 , 如岗位责任及权限范围 , 岗位交接程序及作业流程 , 车船运行时刻表 , 物流设施、建筑等的检查验收规范 , 等等 。
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物流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 , 或称后标准化系统 。
这是由于物流及物流管理思想诞生较晚 , 组成物流大系统的各个分系统 , 过去在没有归入物流系统之前 , 早已分别实现了本系统的标准化 , 并且经多年的应用 , 不断发展和巩固已很难改变 。
在推行物流标准化时 , 必须以此为依据 , 个别情况固然可将有关旧标准化体系推翻 , 按物流系统所提出的要求重建新的标准化系统 , 这就必然从适应及协调角度建立新的物流标准化系统 , 而不可能全部创新 。
2、物流标准化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 。
这是标准的”三性” , 由于物流标准化的特殊性 , 必须非常突出地体现这三性 , 才能搞好这一标难化 。
科学性的要求 , 是要体现现代科技成果 , 以科学实验为基础 , 在物流中 , 则还要求与物流的现代化(包括现代技术及管理)相适应 , 要求能将现代科技成果联结成物流大系统 。
否则 , 尽管各种具体的硬技术标准化水平颇高 , 十分先进 。 但如果不能与系统协调 , 单项技术再高也是空的 , 甚至还起相反作用 。
’民主性指标难的制订 , 采用协商一致的办法 , 广泛考虑各种现实条件 , 广泛听取意见 , 使标准更具权威 , 易于贯彻执行 。
经济性是标准化主要目的之一 , 也是标准生命力如何的决定因素 , 物流过程不像深加工那样引起产品的大幅度增值 , 即使通过流通加工等方式 , 增值也是有限的 。
所以 , 物流费用多开支一分 , 就要影响到一分效益 , 但是 , 物流过程又必须大量投入消耗 , 如果不注重标准的经济性 , 片面强调反映现代科技水平 , 片面顺从物流习惯及现状 , 引起物流成本的增加 , 自然会使标准失去生命力 。
3、具有较强的国际性 。
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表明 , 对外贸易和交流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作用越来越大 , 而所有的对外贸易又最终靠国际物流来完成 。
因此 , 我国的物流标准化从运输工具、包装、装卸搬运工具、流通加工等都要与国际物流标准相一致 ,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 , 完善国内标准体系 , 提高运输效率 , 缩短文货期限 , 保证物流质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