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
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1907年成立,是德国现代主义设计的基石 。 它在理论与实践上都为20世纪20年代欧洲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其创始人有德国著名外交家、艺术教育改革家和设计理论家穆特休斯、现代设计先驱贝伦斯、著名设计师威尔德等人 。 其基地设在德累斯顿郊区赫拉劳 。 其宗旨是通过艺术、工业和手工艺的结合,提高德国设计水平,设计出优良产品 。 同盟认为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业设计师是社会的公仆,而不是以自我表现为目的的艺术家,在肯定机械化生产的前提下,把批量生产和产品标准化作为设计的基本要求 。 它努力向社会各界推广工业设计思想,介绍先进设计成果,促进各界领导人支持设计的发展,以推进德国经济和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 。 它表明德国在工业设计方面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同盟中的设计师在实践中不断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 1912-1919年,同盟出版的年鉴先后介绍了贝伦斯为德国电器联营公司设计的厂房及其一系列产品:格罗佩乌斯为同盟设计的行政与办公大楼、幕墙式的法格斯鞋楦厂房、陶特为科隆大展设计的玻璃宫;纽曼的商业化汽车设计等,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风格 。 尤其是对1914年科隆大展的展品介绍,更令人耳目一新 。 年鉴还及时向人们展示国际工业技术发展新动态,如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首创的装配流水线 。 年鉴还发表不同观点的理论文章,让人们在争论中求得真理 。 1914年,同盟内部发生了设计界理论权威穆特休斯和著名设计师威尔德关于标准化问题的论战,前者以有力的论证说明:现代工业设计必须建立在大工业文明的基础上,而批量生产的机械产品必然要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在此前提下才能谈及风格和趣味问题 。 这次论战是现代工业设计史上第一次具有国际影响的论战,是德国工业同盟所有活动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其活动中断 。 但它所确立的设计理论和原则,为德国和世界的现代主义设计奠定了基础 。
风格派(De Stiji)
荷兰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 产生于20世纪初,是早期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 风格派本源于荷兰绘画艺术风格(见风格派),但它对设计界的影响巨大,设计界的风格派被看做是现代主义设计中的重要表现形态之一 。 因风格派创始人、画家蒙德里安曾以“新造型主义”(Neo-plasticism)为题发表论文,以新造型主义来形容其创作风格,故人们又把风格派称为新造型主义 。 其设计的代表作有《风格》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斯拉拉斯堡的奥伯蒂咖啡馆的室内设计: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红蓝椅子:奥德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 。 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关风格派的理论著述,是风格派设计的理论依据 。
对于设计界来说,新造型主义这一名称尤为贴切 。 风格派主张从理性出发,用抽象的几何结构来表达宇审和自然的普遍的和谐与秩序,探索被事物的外貌所掩盖的规律,这些规律表现了科学理论、机械生产和现代城市的本质和节奏 。 其设计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设计师里特维德、建筑师奥德等人 。 他们主张把纯艺术的风格派原则运用在建筑、家具、其他产品和平面设计中,渗透世界,以创造新的世界秩序 。 他们注重使用和表现新材料、新技术,指出建筑的空间是由功能与和谐两个方面构成,其外观是由其内部空间决定的 。 他们把风格派绘画艺术的极其简洁有序的造型、色彩和线条的形态,应用到建筑、服装、家具等方面的设计中,并设计了新的字体和非对称均衡的印刷版面 。 风格派设计所强调的艺术与科学紧密结合的思想和结构第一的原则,为以包豪斯为代表的国际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 风格派设计的代表有《风格》杂志的封面设计和斯拉拉斯堡的奥伯蒂咖啡馆的室内设计;里特维尔德设计的施罗德住宅、红蓝椅子;奥德设计的乌尼咖啡馆等 。 风格派画家蒙德里安和杜斯伯格有关风格派的理论著述也是风格派设计的理论依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