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 的外频是100MHz , 倍频是 17 , 那么 CPU 的工作频率(即主频)是()GHz 。 CPU的主频是 外频乘以倍频 所以你的主频是 100X17=1700MHZ 就是1.7GHZ 你的CPU的主频是1.7的5200+是不能调节倍频的 。 你的可能是主板显示的是5但是实际不是5. 这个你是决对不能改变的 。 当然了也有例外的情况就是工程样品的cpu 。 如果你弄到这样的cpu就好了 。 外频*倍频=主频! 1700MHZ

文章插图
CPU的外频指的是什么的频率外频即系统总线 , CPU与周边设备传输数据的频率 , 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见的总线速度
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 , 单位是MHz(兆赫兹) 。 在早期的电脑中 , 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等于外频 , 在这种方式下 , 可以理解为CPU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 , 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 。 对于目前的计算机系统来说 , 两者完全可以不相同 , 但是外频的意义仍然存在 , 计算机系统中大多数的频率都是在外频的基础上 , 乘以一定的倍数来实现 , 这个倍数可以是大于1的 , 也可以是小于1的 。
【cpu的外频是100mhz,倍频是17那么cpu的工作频率是 cpu的外频是100mhz】说到处理器外频 , 就要提到与之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倍频与主频 , 主频就是CPU的时钟频率;倍频即主频与外频之比的倍数 。 主频、外频、倍频 , 其关系式:主频=外频×倍频 。
在486之前 , CPU的主频还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 , CPU的主频一般都等于外频 。 而在486出现以后 , 由于CPU工作频率不断提高 , 而PC机的一些其他设备(如插卡、硬盘等)却受到工艺的限制 , 不能承受更高的频率 , 因此限制了CPU频率的进一步提高 。 因此出现了倍频技术 , 该技术能够使CPU内部工作频率变为外部频率的倍数 , 从而通过提升倍频而达到提升主频的目的 。 倍频技术就是使外部设备可以工作在一个较低外频上 , 而CPU主频是外频的倍数 。
在Pentium时代 , CPU的外频一般是60/66MHz , 从Pentium Ⅱ 350开始 , CPU外频提高到100MHz , 目前CPU外频已经达到了200MHz 。 由于正常情况下外频和内存总线频率相同 , 所以当CPU外频提高后 , 与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 对提高电脑整体运行速度影响较大 。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 。 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CPU和北桥芯片间总线的速度 , 更实质性的表示了CPU和外界数据传输的速度 。 而外频的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 , 也就是说 , 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万万次 , 它更多的影响了PCI及其他总线的频率 。 之所以前端总线与外频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 , 主要的原因是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主要是在Pentium 4出现之前和刚出现Pentium 4时) , 前端总线频率与外频是相同的 , 因此往往直接称前端总线为外频 , 最终造成这样的误会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 人们发现前端总线频率需要高于外频 , 因此采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术 , 或者其他类似的技术实现这个目的 。 这些技术的原理类似于AGP的2X或者4X , 它们使得前端总线的频率成为外频的2倍、4倍甚至更高 , 从此之后前端总线和外频的区别才开始被人们重视起来 。
一个CPU默认的外频只有一个 , 主板必须能支持这个外频 。 因此在选购主板和CPU时必须注意这点 , 如果两者不匹配 , 系统就无法工作 。 此外 , 现在CPU的倍频很多已经被锁定 , 所以超频时经常需要超外频 。 外频改变后系统很多其他频率也会改变 , 除了CPU主频外 , 前端总线频率、PCI等各种接口频率 , 包括硬盘接口的频率都会改变 , 都可能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 当然有些主板可以提供锁定各种接口频率的功能 , 对成功超频有很大帮助 。 超频有风险 , 甚至会损坏计算机硬件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