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插图
经济观察网 采访人员 冯庆艳作为“AI四小龙”之首的商汤科技,11月19日被路透社报道称港股IPO已获得批准,计划募资10亿美元,对此商汤科技相关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采访人员表示,公司对此不予置评 。
近半年多以来,“AI四小龙”商汤、云从、旷视、依图均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市,向“视觉AI第一股”发起冲击 。 此前,旷视科技登陆港股市场失败,选择转换赛道向科创板努力,9月科创板IPO获得批准;7月,依图科技筹备8个月的科创板IPO计划宣布以失败告终;早前有消息称,保持神秘的商汤科技或将A+H上市,8月商汤科技则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7月20日,云从科技顺利通过科创板上市委审议……随着不断爆出的IPO进展,这场“视觉AI第一股”争夺战很快也将迎来结局 。
困境中求生
事实上,四小龙上市热潮的背后,隐藏着泡沫褪去之后,国内AI 企业在困境中求生的缩影 。 近两年,AI企业商业化落地不顺利、短期内无法获得盈利等劣势逐渐凸显,纷纷面临亏损增大、融资困难等问题 。 商汤科技2021年上半年亏损7.26亿元、2020年亏损8.78亿元;旷视科技2020前三季度净亏损高达28.46亿元;依图科技2020上半年亏损额高达13.03亿元;云从科技2020全年净亏损额为7.21亿元,上市成为他们自救求生的最佳途径 。
以商汤科技为例,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分别亏损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37.13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242.72亿元,扣除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经常性损益之后,公司经调整的亏损同期分别为2.21亿元、10.37亿元、8.78亿元以及7.26亿元,共计28.62亿元 。
【商汤科技被传港股IPO获批 AI创业公司上市潮背后困境与未来】巨额亏损,与企业的应用落地成本高以及同质化的技术、持续烧钱的研发投入等因素都脱不开关系 。 其中,四小龙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显示,研发投入甚至高昂到超过于当期营收——商汤科技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超过了营收,研发费用在总营收中占比达107.3%;2020前三季度旷视科技研发费用占总营收比为92.23%;2020上半年,依图科技为100.1%;2020全年,云从科技为75.59% 。
商汤科技招股书显示,在研发投入上,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分别投入了8.5亿元、19.2亿元、24.5亿元及17.7亿元,三年半累计在研发上投入了69.91亿元 。
另一个现状则是款项回收困难 。 由于AI企业在To B、To G方向的业务主要涉及国家安防、智慧城市、金融、医疗等领域,客户多为政府和国企,因此付款审批流程长、回款周期长 。 以“AI国家队”云从科技为例,2018 至2020 年,云从科技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分别约为 2.23 亿元、3.08 亿元、5.23 亿元,对应逾期金额则分别为 1.47 亿元、2.33 亿元、3.17亿元,逾期比例分别为 66%、75%、67% 。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商汤科技营收持续增长,分别为18.5亿元、30.3亿元、34.5亿元 。 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达到16.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91.8% 。 商汤科技收入主要来源于软件平台的销售,其中包括软件许可、人工智能软硬一体产品及相关服务 。 商汤科技将业务板块分为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 。 2018年,智慧商业在总营收中占比达46.1%;2021年上半年,智慧城市收入达7.86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47.6%,比例已超过了智慧商业 。
未来与挑战
AI创业企业短期营收与长期发展的矛盾让资本踌躇,虽然上市是解决当下困境的一条出路,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它们的生存问题,AI创业企业仍面临许多其他挑战 。
- 因秀虹宇宙,天下秀被监管警示,京东方是否涉及元宇宙?
- 悉尼电子烟公司因违反尼古丁电子烟广告被罚款106560澳元
- 网友实测ofo拉好友退押金功能被坑:新用户注册验证码都收不到
- 年轻人蹦迪实录:瞒着男朋友出去蹦迪,结果被当场抓包
- 今年诞生首个金融科技独角兽,解读菲律宾初创生态亮点
- 京东物流收购跨越速运股权案被罚50万
- cpu很容易被占满 cpu很容易100%
- 亚马逊账户被停用后里面的钱可以提出来吗?
- 婴儿被动操真的需要做吗 被动操真的有好处吗
- 小众手机市场中的小众产品,高颜值高配置,却被市场冷落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