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海外建厂失利,国内又迎“离职潮”?“麻烦”或才刚刚开始

文:新月
作为全球代工巨头 , 富士康成立至今已有47年 , 主要从事3C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业务 , 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建立的子公司、派驻机构已经超过了200家 。 与苹果的友好合作 , 也让富士康稳坐全球最大电子产品代工厂的地位 。

富士康海外建厂失利,国内又迎“离职潮”?“麻烦”或才刚刚开始

文章插图

但近年来 , 随着以华为荣耀、小米和ov为代表的国产手机抢占苹果高端市场 , 再者苹果将iPhone、iPad、IMAC的零部件交给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大陆厂商代工之后 , 作为全球最大代工厂的富士康压力越来越大 。
如今的富士康又迎来了离职潮 , 因为员工一月到手工资两三千 , 很多人选择离职 ,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 , 主要是因为富士康的一些原材料无法及时到达 , 员工们无法正常加班 , 导致每月到手的工资不断减少 , 于是纷纷辞职“走人” 。
富士康海外建厂失利,国内又迎“离职潮”?“麻烦”或才刚刚开始

文章插图

对于“离职潮”富士康也做出了回应 , 称消息不实 , 工厂现有劳动力同比增长约20% , 但是根据苹果公布的数据显示 , iPhone销量同比下降77% , 环比下降约56% 。 对于这一情况 , 内行表示“麻烦”才刚刚开始 。
1971年 , 靠半工半读 , 郭台铭从台湾“中国海专学校”毕业 , 进入当时台湾三大船运公司“复兴航运”工作 。 1974年 , 郭台铭创办鸿海塑胶企业有限公司 , 并于1985年在美国设立分公司 , 创立富士康品牌 。
富士康海外建厂失利,国内又迎“离职潮”?“麻烦”或才刚刚开始

文章插图

1988年落户宝安西乡一家不起眼的工厂 , 建厂之后 , 富士康不断攻城掠地 , 厂房从珠三角到长三角 , 再延伸到内陆地区 。 在2005年 , 富士康就做到了“982” , 意思是98%的产品可以在两天内出货 , 其速度 , 整整领先了其他同行3天 。
随着富士康的快速发展壮大 , 拥有近百万员工和全球顶级客户群 , 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子行业技术制造服务商 , 成长为精密制造、高端制造和先进制造的全球工业巨头 。 苹果、诺基亚、索尼、亚马逊等工业巨头纷纷将其最新产品带到富士康进行生产 。
富士康海外建厂失利,国内又迎“离职潮”?“麻烦”或才刚刚开始

文章插图

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人均GDP逐年上升 , 国内劳动力价格也越来越贵 。 从中国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 , 也成为富士康的计划 , 哪里有便宜的劳动力?富士康盯上了越南和印度 , 2018年越南人均GDP仅为2566美元 , 远低于国内约1万元的人均GDP , 在越南建代工厂的人工成本也比在中国便宜很多 。
为了满足苹果订单的需求 , 富士康前往印度花费65亿建厂 , 在越南地区也组建了生产线 。 可人算不如天算 , 一场疫情的到来 , 直接让富士康的想法破产 , 印度疫情的爆发使工厂受到波及 , 据相关消息 , 印度的泰米尔纳德邦首府金奈 , 制造工厂产能缩减50%以上 , 而富士康工厂也同样受到影响 , iphone12的产量减少了50% 。
富士康海外建厂失利,国内又迎“离职潮”?“麻烦”或才刚刚开始

文章插图

且据近期报道 , 我国手机产业链市场中 , 电子原材料运费大幅上涨 。 据悉 , 电子原材料每公斤运费由12元上涨至28元 , 涨幅达到惊人的216.7% 。 在这种情况下 , 如果富士康想要将电子原材料从中国市场运到印度 , 成本就会急剧上升 , 毫无疑问 , 这又是一大不利因素 。
随着近期iPhone 13的大量发售 , 富士康只能选择“卷土归来” , 创始人郭台铭再次把目标放在大陆市场 , 毕竟国内供应链完善 , 员工勤奋努力 。 但“出去容易 , 回来难” ,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抵制富士康 , 这让富士康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