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防疫一手稳产 成都高新区的“韧劲”

11月18日, 招商引智大会以成都高新区为主会场, 全球分设118个分会场, 开启了一场横跨11个国家和地区、时差达7个小时的对话 。

一手防疫一手稳产 成都高新区的“韧劲”

文章插图

成都高新区供图
成都高新区在大会上宣布, 未来5年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并撬动社会资本, 推出总计3000亿元, 支持全球各类市场主体、创业人才落户发展, 共同在若干细分领域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产业高峰 。
拿出如此诚意、发出如此声量, 成都高新区正在描摹“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新蓝图 。
定下这样的目标, 需要充足的底气 。 成都高新区的底气就在于面对外部诸多的不确定性, 其经济依旧保持了活力与韧劲 。 今年前三季度, 成都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 甚至跑出了同比增长11.1%的加速度, 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
人们不禁想探寻, 这里何以韧力维坚?
16个小时采样16万人 服务企业稳产满产
城市既是一个集体, 也是无数个个体, 经济想要韧性, 就得让企业坚强, 让他们生存下去 。
过去两周, 成都又遭遇了一轮本土疫情爆发 。 11月4日深夜, 成都高新区紧急启动高新西区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 。 这个区域, 聚集了京东方、富士康、华为等150余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 。
这些企业的订单排得满, 一旦停工, 上下游产业链均会受到影响 。 但是, 当地区防疫需求集中爆发的时候, 对员工成千上万的制造企业开展核酸检测, 同样艰巨 。
“一天之内, 能检测完吗?”“产线不能停, 早上8点我们白班的员工就来上班了, 来得及么?”企业主们难免生出疑问 。
疫情伊始, 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局就组建了企业服务专班 。 决定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之后, 专班的专员们立即与区卫健部门、属地街道、辖区企业四方联动, 花了一个通宵, 完成近百个检测台的搭建 。
5日早上7点过, 在白班员工上班的早高峰来临前, 核酸检测工作就全面启动 。 当晚11点40分, 高新西区企业全部检测完毕, 累计采样164685人, 结果均为阴性 。
“我们企业人多, 电子信息产业局熬夜加班为我们设置核酸采样集中点, 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愿检尽检 。 ”富士康成都工厂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的生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预计11月当月产值达140亿元, 与去年同期持平 。 ”
和疫情的交锋一次次升级, 成都高新区在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产满产方面也愈发地专业 。 2020年以来, 从帮助企业解决防疫物资难题, 到引导务工人员返工进厂, 再到推进“全程网办”避免人员流动接触, 以及搭建平台帮助企业拿下订单扩产增产 。 成都高新区拿出了一系列阻击疫情和帮助企业实现稳产满产的举措, 细致入微又抓准了“痛点” 。
有了如此服务, 企业吃下安心生产的“定心丸” 。 今年前三季度, 成都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延续高位运行, 规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增长26.4% 。
若说整体数据更多在反映头部企业的带动效应, 那细碎的小成绩则能一窥电子信息中小企业的后备实力:工信部近日发布“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 成都高新区2家高新技术企业榜上有名;2021年, 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0家, 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14家……这片237.2平方公里的土地, 活力如初、韧性强劲 。
生物医药“硬核”防疫 疫情激发产业潜力
活下去是第一步, 活得好又是另一种境界 。 疫情暴露了短板和不足, 但也暗示着新的方向和着力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